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政通人和铸辉煌

2006-05-18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市委八届全会以来,高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变得更美了,楼宇长高了,企业一个比一个红火......高邮处处洋溢着一种律动的美,处处升腾着一股火热的人气,巨大的发展后劲在高邮大地积蓄,各种生产要素汇聚于此,竞相迸发,同时政令统一、政令畅通、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也已在高邮形成。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新世纪伊始之时,作为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高邮人颇以此为自豪。但是,部分干群的消极、倦怠的灰色情绪让高邮的发展停滞不前,让高邮与周边兄弟县市的差距越拉越大,更让“文化大市”与“经济弱市”的鲜明对比日趋明显。就在这时,“自强不息、奋起直追,团结拼搏、争先进位,富民强市、快速崛起”新时期高邮精神响彻高邮大地,也唤醒了的高邮党员干部尘封许久的激情,全市党员干部迅速投身到“一切立足于干,一切立足于快干,一切立足于干成,一切立足于干好”的追赶热潮当中。
如果说高邮精神的提出是高邮党员干部解放思想的一声呐喊,那么实施追赶式发展,实现“十五”奋进计划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实践。王正宇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党员干部带头践行高邮精神,“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全市上下形成了“同唱发展主题曲,齐做富民强市大文章”的强烈氛围。与此同时,全市党员干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市内外快速发展的先进典型,以“周末课堂”所介绍的先进经验来武装自己,让自己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心聚力,在凝心聚力中奋发有为。高邮通过追赶式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近五年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118.6%;实际利用民资年均递增85.9%。2003年、2004年、2005年“四资”利用每月到账分别为3亿元、4亿元和6亿元。顺大单晶硅、华信轻工、宏远电极箔、波司登服装、金宝电工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高邮。在手洽谈、实施的超千万、超亿元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增多。
干大事创大业,不仅要有精神,而且还要有本领。为了让先进理念与高邮实际相交融,提高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从2002年1月起,我市开办“周末课堂”,每月对副乡局级以上干部进行1至2次的集中培训。 “周末课堂”无疑在最恰当的时候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让他们能快速消化吸收昆山、温州、张家港等地的先进发展模式,抛弃陈旧的观念,挖掘出高邮发展的巨大潜力。然而,在“周末课堂”开办之初,有人担心频率过快虎头蛇尾。但不久,不少部门主动联系,把他们的工作纳入集中培训内容之中。原先确定的“周末课堂”参训对象是市四套班子全体成员、副乡局级以上干部,共780人;现在已逐步扩大到乡镇长助理、党委秘书、部分机关中层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等,达1100人。“周末课堂”已持续举办四年多,共邀请来自省内及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在职领导集中授课50多次,培训干部8万多人次。众多党员干部在“周末课堂”里成长、成熟,“周末课堂”更使党政干部的学习从组织发动到形成自觉,由制度约束到主动参与,由浅尝辄止到系统深入,它已经成为提升干部素质、增强执政能力的大学校。而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出现的“本领恐慌”与“知识透支”问题,则是“周末课堂”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根本所在。
高邮是座文化古城,文化积淀较深,文化负重较重。要轻装上阵,迎接时代新潮流,首先就得从党员干部抓起。在新时期高邮精神提出的同时,2001年底高邮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了震动全市上下的“四项决议”,即《关于集中精力加快发展高邮经济的决议》、《关于严肃干部工作纪律的决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决议》和《关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决议》。“四项决议”旗帜鲜明地向全市人民昭示一股清新有为的政治氛围正在高邮形成。
紧接着实施的“四逼”政策,成了落实“四项决议”的一个有效抓手。高邮通过招商引资把党员干部逼向市场,通过组织学习把党员干部逼向书本,通过机构改革把党员干部逼向社会,通过开展帮扶活动把党员干部逼向基层。“四逼”政策的出台无疑对高邮市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是一次大的洗礼,促进了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改进与转变。“四逼”政策使党员干部们有了危机感,纷纷走进书本,主动充电。市级机关组织的WTO讲座、温州模式讲座、城市经营理念讲座、实业家创业理念讲座等等最受欢迎。“四逼”政策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干部纷纷“结穷亲”。“四逼”之下,许多都在改变:通过倡导“四敢”精神,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接触矛盾、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拍板负责、敢于破解难题;通过落实“四通四办”要求,敢于“变通、畅通、疏通、沟通”,善于“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事事快办”,不断改进机关作风;通过实施无会旬、党政联席会、专题办公会和定期汇报会等“四项制度”,有效地改进了会风,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建立“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倒计时运作”的工作责任制,确保了市委重大部署的落实。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建立了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提高了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巩固了来之不易的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令人欣喜的是,2003年,我市摘掉了省信访重点县市的“帽子”,连续2年被省、扬州市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县市。
振兴高邮,关键在人,在党员干部。所以把好发展党员的“入口关”,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五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3202名,并通过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还使许多下岗党员有了社区党组织这个“新家”。同时加强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市非公企业2474家,其中符合建立党支部的172个企业全部建立了党支部,对不符合建支条件的企业,选派了16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有效提高了党在非公企业的影响。此外还先后两次组织公开选拔11个职位副局级领导干部,组织部管干部的“公推公选”和部分市直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在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先后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中层干部和副科级干部岗位的职位高配;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推荐确认乡局级后备干部176名,其中大专以上占88%,40岁以下占76%,在经济一线工作或熟悉经济工作、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的达120名。与此同时,从2005年1月开始,全市共有 143个基层党组织、3.8万党员先后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他们通过“以问题为中心抓工作”、“实践三在(党员干部干在群众前、走在群众前、享受在群众后)”、“走门串户、联系群众”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深化。
市委在加强党的建设的同时,对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也决不手软。2001年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检举、控告、申诉1851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717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412万元。通过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惩处了腐败分子,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现在,高邮上下到处都涌动着“心齐、气顺、劲足”的动人画面,它必将为新一轮追赶发展再铸新辉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