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激情追求奏强音

2006-05-23 00:00:00    作者: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跨越沧桑,雄心依旧。高邮的儿女,激情追求。向着太阳,大步奔走。创新未来,辉煌春秋……”去年以来,一曲曲激越昂扬的《高邮之歌》在浙江、深圳、上海等大都市掀起了一场场高邮风暴;长三角、珠三角、京三角到处涌动着高邮人招大商、大招商的激情与身影,展现着高邮人“自强不息,勇于争先”的崭新精神风貌。
5年拼抢,5年发展,5年变化,高邮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83万高邮人满怀激情地向着太阳大步奔走,奏响了一首首时代最强音。   

新时期高邮精神 树立高邮新形象

高邮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曾让邮人引以为豪,引以为傲。但长期的小农经济意识和不思进取、自满自足的陈规陋习,让高邮的发展渐渐落后于周边地区,跟不上时代步伐。到“九五”期末,眼高手低、清谈空议成了一部分高邮人的心理顽症;“保守、排外”和“等、靠、要”思想如蔽日的浮云,重重笼罩在邮城人的心头,难得的发展机遇与高邮失之交臂,经济建设长期在低谷中徘徊,城市面貌鲜有改观,财政收入日渐窘迫……这样的状况使许多在外地的高邮人谈起家乡来汗颜心痛,更让在本土生活的高邮人失去了信心。
面对此情此景,全市上下痛定思痛,认识到:观念新则精神振,精神振则信心增,信心增则干劲足,干劲足则发展快。要破除因循守旧、自我封闭的思想,就必须从创新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面对落后不气馁,面对先进快追赶,面对强者敢拼抢。找到了结症所在,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开设了“周末课堂”,启迪广大党员干部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接受和消化昆山、温州、张家港等地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模式……既找到了差距,也看到了优势;既增加了压力,更增添了快速发展的激情与动力。
通过一次次地学习和对比,广大干群的陈旧思想一次次被冲刷、被洗礼。在此基础上,充分反映高邮人民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时期高邮精神应运而生。 “自强不息,奋起直追;团结拼搏,争先进位;富民强市,快速崛起”的24字新时期高邮精神,一经提出,就犹如一盏明灯,给迷惘中的高邮人指明了方向。
在高邮精神的统领下,高邮城乡迅速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热潮。曾经笼罩在邮城大地上的沉闷气息已烟消云散;小农经济生产方式遗留下来的顽固习俗、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已成为历史陈迹。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凝聚思想,“敢于接触矛盾,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拍板负责,敢于破解难题”,“一切立足于干,一切立足于快干,一切立足于干成,一切立足于干好”,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精神得以空前激发。“热忱欢迎外来先进思想的渗透与同化,热忱欢迎外来优秀人才的挑战与竞争,热忱欢迎外来生产要素的富集与激活”,秦邮古城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和火热的创业热情。2005年底高邮GDP和财政收入分别突破了历史性的“百十”大关。精神面貌的改变使高邮人的胸襟越来越开阔,高邮吸纳式发展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一曲《高邮之歌》 唱响时代主旋律

就在三年追赶式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作为激励全市人民把追赶的旗帜举得更高,把追赶的战鼓擂得更响,把追赶的士气鼓得更足的一曲《高邮之歌》诞生了。2005年7月28日,在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全票通过了《高邮之歌》为高邮市歌。一时间,高邮大地上到处响彻着这首深情、激越的优美旋律。高邮人民站在了历史和未来的交汇处,以满怀的豪情,深情讴歌了一个日新月异、魅力四射的文化高邮,尽情展现了新时期高邮人民矢志不渝的追赶精神,再次掀起了广大干群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豪情。
《高邮之歌》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之歌,是新时期高邮精神的艺术诠释,与其一脉相承。如果说24字的高邮精神是83万人民不甘平庸、奋进直追的宣言,那么《高邮之歌》则可以视为“自强不息,奋起直追”的高邮人民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把鼓点般的24字高邮精神,深深地熔铸进83万邮城人民的沸腾血液。
在《高邮之歌》传唱在秦邮大地的时候,2005年底,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再次对高邮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实施新一轮三年追赶发展的决定。在总结高邮发展的历史经验后,市委指出:高邮发展不能慢,目标不能低,追赶不能停!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又一个倍增计划,是高邮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追赶、重点突破、局部超越”,已成为高邮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旗帜,成为高邮83万人民新时期的集体宣言。

建设先进文化 加快追赶发展

现代社会的竞争,既是经济的赛跑,更是先进文化的彰显。高邮人已深深认识到,信息至上,追赶为先的邮文化是高邮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也是独一无二的城市个性,更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高邮的先进文化,就是要以邮文化为精神内涵,通过张扬独特的文化个性,让高邮在县域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2005年9月第三届中国邮文化节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用5至10年时间,把高邮打造成全国著名、世界闻名的“东方邮都”。“东方邮都”战略构想让高邮找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联结点、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起跳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爆发点。
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也推动了我市加快建设文化大市的步伐。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着市民的文化生活。蝶园市民广场上的“周末大舞台”令人流连忘返;社区艺术节已连续举办四届,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农民艺术节以及坚持二十多年的《珠湖之波》赛歌会等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三下乡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各种承载文化的载体也得到不断固化和强化。盂城驿、龙虬庄遗址、清代当铺等“国保”的修复,东湖度假村、运河西堤观光带等文化旅游工程的开发,有力提升了高邮的城市品位、文化品位;东塔、西塔、净土寺风景区、镇国寺风景区的修缮更丰富了旅游资源。每年一轮的城市十大工程建设,为83万市民构造了一个值得自豪的政治经济中心、生活居住首选的理想之城。特别是新改造的文游南路,以“邮”为主题的雕塑小品,一览无遗地展现出高邮厚重的邮文化历史,使每一个进入高邮的人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中,感受深厚人文历史气息,触摸城市个性的脉搏。与此同时,我市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猛,先后建成了省命名的实验小学、示范初中、三星级以上高中、国家(省)重点职中等23所,成功完成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模式的试点工作 ……
“你是江淮的明珠,灿若星斗,你是人间的福地,美不胜收,你神采飞扬,你魅力永久”高邮83万人民正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无比的魅力、如火的热情,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时代之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