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4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五年时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高邮却在这“历史的一瞬”中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2005年12月27日,中共高邮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正宇庄严地宣布:“十五”期末,我市迈上了“百十”新台阶。
统计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全市GDP从2002年底的61亿元跃升至2005年的100.7亿元,财政收入从4.2亿元增加至10.03亿元。2005年,高邮还创造了“财政收入增幅第一,自营出口总量第一,科技创新项目第一,大市场大产业第一”等多个“扬州县市第一”!在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评价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我市由2002年排名第247位跃升至2005年底的130位。
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市经济崛起的突破口,高邮吸纳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一度时期,我市工业招商项目一片空白。2001年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仅302万美元。在八届六次全委会上,一项事关高邮前途与发展命运的决议诞生了:把招商引资作为我市经济崛起的突破口。这句响亮的口号是在高邮经济处于低速发展,在新的发展进程中落伍,痛定思痛后的反思与警醒,更是83万高邮人民渴望借助外力寻求突破口,改变落后经济面貌的铿锵有力的战斗宣言。
项目为王、招商为天,一切为了招商、一切为了项目,把项目招商作为判断功过是非的标准。从全党动员、全员招商到小分队招商、“四专”(专业、专题、专项、专区)招商、驻地招商、市领导分线推介督查,招商方式不断创新,领导力度、组织程度不断强化;从 “百团大战”、“过半赛”到运河招商行动计划、掀起“招商风暴”,招商行动不断掀起高潮;从江浙招商之行到广东、浙江、苏南和上海为主,兼顾日、韩、东南亚、港澳台和境内其他沿海地区,主攻外资密集区、民资密集区和产业转移密集区,招商范围、覆盖面不断扩大;从全面推介到定向突破,产业链招商、特色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招商理念、招商方法不断走向科学化;从“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到第二、第三届双黄鸭蛋节,从邮文化节和节庆招商会战到每月一次的集中签约日活动,办节招商、活动招商的成果不断扩大;从区带园建设到标准化厂房会战、启动沿河开发,招商基础、招商载体不断增强;从绿卡保护、成立行政服务中心、市优办、经济110、为投资者服务月到市领导现场会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招商环境不断优化。
一套套招商政策催人奋进,一项项招商指标逼人进取,一批批招商人马南征北战。高邮吸纳式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我市“四资”利用每月到账分别为1亿元、3亿元、4亿元和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质态越来越好,大体量、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强辐射力项目越来越多。顺大单晶硅、宏远电极箔、华信轻工、波司登制衣、雅鹿工业园、金宝电工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高邮,在手洽谈、实施的超千万、超亿元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增多。
成功跨越“百十”门槛,83万高邮人民大招商、招大商的劲头更足。今年,我市把长三角、京三角、珠三角、上海都市圈列为“四大招商战区”,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区包干,已相继掀起“3.10”浙江招商日、“4.17”烟花三月高邮商机说明会暨签约仪式、“5.19”上海招商风暴等大规模招商活动。1至4月份,全市引进境外资金1383万美元,域外资金17.5亿元,市内民资8.3亿元,争取国资0.045亿元,四项资金折合人民币27.2亿元,同比增长98.5%。
工业化进程全面提速,向着“双千”目标大举进军
“我们与先进县市的差距,差就差在工业规模和工业效益上,差就差在工业投入和工业后劲上”。四年前,王正宇书记在市委八届六次全委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实施追赶式发展,主攻工业最重要。
从那时起,“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 ”、坚持工业经济“第一方略”、“以工业经济为主攻方向、主导产业、主体经济”、“进一步强化工业主导地位”……成为我市工业战线的干部群众接触、使用得最频繁的词汇。
规模企业特别是亿元企业的数量、规模、效益、后劲,是我市经济的核心和支撑。近年来,我市以更活的机制、更优的政策、更新的办法,全力做好引导、扶持、服务和管理工作,让规模企业在追赶发展中打头阵,挑大梁。2002年,我市全部工业总产值为96亿元,其中列统工业产值52.4亿元。到2005年底,全市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200亿元,其中列统工业完成产值115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0家,其中销售收入3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达80家,销售超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4家。在今年的一季度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面对节节攀升的工业经济形势,我市已提出10亿元企业方阵“保四争六”的目标,即顺大、波司登、金飞达、曙光年产值确保10亿元以上,东元铜业、雅鹿制衣力争年内也跻身10亿元企业方阵。
高邮的特色产业之林叶茂根深、更大更强。原有的纺织服装、机电制造、液压机械、医药化工、灯具、电线电缆、消防器材等产业链明显拉长增粗;硅产业、太阳能灯具、商用道具、药用辅料、不锈钢深加工等新兴产品和新兴产业破土而出,势不可挡。特别是顺大公司涉足目前国际上极为走俏的光伏产品,其单晶硅生产能力全国第四、江苏第一。围绕单晶硅产品的前延后伸,我市规划“十一五”期间,打造产值150亿元的国家级光伏产业城。
三年追赶,我市通过实施“218”工程,即加快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鸭业园区、外环产业带和8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将区带园建成我市招商引资的密集区、工业投入的核心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区。临泽的鞋业园,卸甲的电动工具园,周山的米业园,天山的箱包园,龙虬的服装园,菱塘的电线电缆园,汤庄的液压机械园,车逻的轻工机械园,三垛的纺织工业园等十多个特色园区争奇斗艳,企业集聚能力日益增强。工业集中区在整个乡镇工业经济年产出中所占的份额已由原先的25%左右迅速攀升至目前的近50%。
前几年,我市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寥寥无几。通过连续三年推出十大工业实施项目、十大工业推进项目、十大工业重组项目,主抓重点、强势推进,实施双月集中开工制、重大项目领导挂钩制、项目实施定期督查制等,全市上下项目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目前,列入全市“185”工程的重大项目达125个,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0个。
随着顺大单晶硅、宏远三期、华信轻工、协鑫环保热电、金宝电工、双兔米业、中国纺织服装城、江苏波司登制衣、雅鹿工业园、华富纳米胶体电池、金飞达园林工具、光明船缆扩产、曙光橡套电缆、通威饲料等一批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的实施,我市工业竞争力将跃上一个新平台。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发出号令,“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工业经济”双千”工程,即到2010年,全部工业冲刺千亿大关,规模企业数达千家以上,亿元企业8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