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沧桑跨越开新篇(下)

2006-05-25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高邮是农业大县,农民富裕才会有真正的全民富裕。市委、市政府在富民强市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忘记农民兄弟。“十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民自主创业、推进惠农政策落实,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38元,比“九五”期末的3312元增加1626元,增幅达49%。
“绿色五业”是我市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在高邮鸭集团、双兔米业、丽邮人造板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高邮鸭业经济品牌打响,鹅业经济空间拓宽,优质粮油优势显现,林业经济势头强劲,特种水产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全市现有扬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争创有机食品2个(有机鸭、有机鸭蛋)、绿色食品27个、无公害产品46个,“三品”基地累计达120.1万亩。2005年全市高邮鸭、扬州鹅饲养量分别达450万只和50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43万亩,罗氏沼虾等特种水产品漂洋过海,俏销欧美。
农村基础建设掀起高潮,以治水、碧水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农机产业化服务初具规模;乡通村硬质化道路工程正式启动,至去年年底完成1010公里;积极争取农业资源开发治理项目,土地利用率与产出率大大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菱塘、卸甲、司徒等10多个乡镇被评为省、扬州市新型小城镇。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村强民富,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村务民主”的新型农村正成为触手可及的事实。

城市形象不断出新,人居环境越来越佳

2001年,首轮城建“十大工程” 吹响了嘹亮的号角,火热的建设浪潮立即在邮城大地掀起,古老的秦邮大地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变美了,旧城变新了,道路变宽了;街巷变成了通衢,闲地变成了广场,平房变成了高楼……市委、市政府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出了一条“政府不投入、群众不集资、建设不停步”的城市建设新路子。
五轮城建“十大工程”,我市共投资26亿元,实施项目571个,建筑面积138.8万平方米。环顾高邮大地,邓桥商业城、新奥燃气、香格里拉酒店、蝶园市民广场、商业步行街、新世纪花园、夏威夷娱乐城、瑞和阳光城、金拇指财富广场、江南明珠苑、国雄薇风大道等一批批招商引资项目已成为展示和推介高邮的一张张名片;弘升大酒店、北海假日酒店、神龙宾馆等设施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的宾馆提升了高邮的接待档次和接待水平;联华超市、农工商超市、苏果超市等一批综合性购物场所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府前街一期、二期、三期改造工程,玉带河、造纸厂、邓桥二巷、蝶园路等地段的改造惠及了千万邮城百姓;玉带河花园、新世纪花园、康华园小区、新华园小区等众多房地产开发项目使高邮人均住房面积得以提高;市行政中心的东迁和“东扩西进”战略的实施更是拉开了城市的框架。
一座兼具古典气质与现代气息的城市正在大外环的怀抱中舒展,曾经的梦中家园已悄然出现在世人眼前。高邮人自豪地说,高邮变美了、变大了、变高了;外地客商由衷地说,高邮的都市气息越来越浓,他们更乐意来高邮置业安居、兴业展业。         
追赶不停步,“东方邮都”续写新传奇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跃上“百十”新平台后,高邮步入一个更高数量级的竞争圈。奋战“十一五”,中共高邮市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又作出“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又一个倍增计划”的决定,并将2006年作为“重大项目突破年”,谋求以重大项目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突破。
我市上下经过调研分析,确定高邮发展有着“八大优势”,其中最大优势是“一区一产二邮(邮、游)”,即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高速、大桥、长江、港口、运河、生态等,为高邮腾飞插上了翅膀;具有集群化的产业优势:全市三次产业均富有特色,五大支柱产业、十大产业集群,为经济腾飞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具有独特的邮资源优势:高邮邮业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邮文化、邮经济、邮产业、邮景点、邮市场等,是高邮实施差别化竞争的王牌。为把这些优势发挥至最大化,充分凸现高邮独特的人文魅力和经济特色,市委、市政府作出用5至10年时间,把高邮打造成国内著名、世界知名的“东方邮都”的战略决策。
事在人为,路靠人走,业靠人创,人靠精神。拥有了上一轮追赶式发展的宝贵经验与财富,拥有业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平台,拥有政通人和、万众一心、团结干事的良好氛围,83万高邮人民将继续弘扬新时期高邮精神,唱响《高邮之歌》,以更加豪迈的步伐踏上新一轮追赶发展的新征程,以独特的发展思路和形象魅力,屹立于县域经济竞争之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