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6 00:00:00 作者:文件 来源:今日高邮
王正宇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高邮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及主要经验
(一)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五年来,全市GDP累计实现372.7亿元,超过前11年的总和;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0.24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84倍,年均增长33.3%。2005年,全市GDP达100.7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18.1%;财政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7%,高于扬州市平均增幅12.7个百分点。高邮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外向型经济迅速壮大。五年来,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3亿美元,年均递增124.3%,实际利用民资156.07亿元,年均递增85.9%。特别是近三年,“四资”利用每月到账分别为3亿元、4亿元和6亿元。不断强化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开发区、鸭业园区,光伏产业、灯具、电缆、电动工具、液压机械、纺织、服装、箱包鞋等特色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全市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86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158.5万平方米,入园项目987个,园区经济成为带动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工业经济和项目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18.98亿元,平均现价增幅达18.2%,累计完成技改投入66.9亿元,平均现价增长52%。200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45亿元,是2000年的2.31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7家,比2000年增加179家,其中销售3000万元至1亿元的企业87家,销售过亿元或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3家。累计实施工业项目1849项,累计用款60.7亿元,年均分别递增36.2%、61.4%。
(四)城镇建设变化显著。全市城镇建设累计投资81.5亿元,年均增长32.5%。连续五轮实施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城市化率从30%提高到38%,城区面积从16平方公里扩大到39.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已达到22.2万人。
(五)农业及其他各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绿色五业”优势凸现,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五年来,累计实现农业增加值99.24亿元;年均现价增长7.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树立和培育了一批全面小康建设先行村。
(六)改革开放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原市属177家企业实施二次改制,终结率87%以上;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人均下降424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共取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755项。教育、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创办各类民办学校18所。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全市累计发展私营企业3006户,新增注册资本48.42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收7.37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7.1%、50.6%和80.5%。城乡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27.26平方米和30平方米。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5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9万人。农民人均收入4938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626元,年均增幅8.3%。
(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弘杨新时期“高邮精神”,深入总结和宣传三年追赶式发展的新鲜经验和先进典型,唱响“高邮之歌”,激发了全市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和现代市民教育工程,坚持开展 “三下乡”和科教、文体、卫生、法律 “四进社区”活动。切实推进平安高邮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卫生、疾控工作成效显著。人民武装、预备役、双拥工作又有新进展。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八)新时期党的建设再创佳绩。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扎实推进 “三级联创”和“强基工程”,深入开展以“双带”为主要内容的“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组织创争活动,重视非公企业、社区党建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全市新发展党员3202名,党员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明显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拼搏异常艰辛,发展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一)始终坚持以追赶式发展战略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凝聚力量,不断把高邮经济社会发展推上新台阶。
(二)始终坚持科学谋划,准确定位,创新思路,确保守序时、超序时完成目标任务。
(三)始终坚持“四敢、四干”精神,动真碰硬、强势推进,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四)始终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
(五)始终坚持加强党的建设,锤炼干部,提升素质,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本领。
面临的基本形势、主要目标和发展原则
(一)关于发展形势分析
在我市经济跃上“百十”平台之后,人民群众对各级党政组织的期望值更高,对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对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幸福指数等追求更趋完美,唯有加快发展才能化解各类矛盾,也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高邮正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新阶段来看,高邮已经跃入了更高层次的竞争圈,正在实现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由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由历史文化名城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东方邮都”过渡。
(二)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一五”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新一轮三年追赶发展,前三年,2006年为开局之年,2007年为奋进之年,2008年为跨越之年,实现以财政收入翻番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指标的又一个倍增计划,即到2008年全市实现GDP超15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部工业产值5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5美元;第二步,后两年,2009年为腾飞之年,2010年为小康之年。“十一五”期末,实现GDP达20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15%以上;财政收入30亿元以上,年均增幅25%以上;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美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以上,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指标。
(三)必须遵循“五大发展原则”
1、坚持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原则。
2、坚持发展至上、富民优先的原则。
3、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天的原则。
4、坚持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好的发展质态的原则。
5、坚持差别化竞争、错位化发展的原则。
全面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一)实施思想解放工程,以思想领先推进实践领先
做到既要别人解放思想,更要自己带头解放思想;既要在口头上解放思想,更要在行动上解放思想;既要在顺境中解放思想,更要在困境中解放思想;既要在他人已经解放思想的领域解放思想,更要在他人没有解放思想的领域解放思想,以更新的思维,更大的气魄,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效,夺取解放思想和追赶发展的新胜利。
(二)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市委在全市社会政治生活和组织架构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市委的领导权威,坚决服从市委的正确领导,确保政令统一、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三)实施育人选人工程,培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继续坚持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导向,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各级干部与专门干部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更好地解决与执政能力、岗位、职责相配套的知识层次和能力结构问题。
(四)实施作风培育工程,打造“四敢、四干”干部队伍
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是追赶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市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践行“四敢、四干”精神的标兵,但在少数干部身上也存有庸懒现象。
反庸治庸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思想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要以“拼命三郎”的精神,干成每一件,完成每一项,成就每一天,于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二要集中整治和强化制度建设。三要把思想教育与严肃处理相结合。
(五)实施党风廉政工程,提升“干净干事”的新境界
健全各种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必须着重做好八大工作
(一)打造大载体,凸现新邮都
1、统一思想。打造东方邮都旨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彰显高邮的城市特色和个性,以邮都品牌吸引投资者,凸现发展新优势,从而进一步创造优势、集聚优势,加快各种生产要素向高邮集聚,把高邮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邮文化之都、产业之都、生态之都、旅游之都、信息数字之都等,这其中尤以邮文化之都、信息数字之都为重。
2、明确任务。第一阶段,前期三年为启动期,启动实施“651”计划,即六大项目、五大中心、一个产业园。第二阶段,中期三年为推进期,推出一批体量较大的邮文化、邮产业项目,将高邮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邮产业开发基地、邮文化传承中心、邮市场交易中心和邮物流服务中心。第三阶段,后期3至4年为提升期,进一步扩大邮都的产业、产能和知名度,形成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功能较为齐全、效益较为可观的“东方邮都”。
3、快速推进。围绕重点抓推进。狠抓专业园区、重大项目、特色项目建设,以6大项目和产业园为抓手,快速推进,早出成效。围绕项目抓推进。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大力包装邮文化及其产业项目,进一步包装推介“651”计划系列子项目,在争取省和国家有关部委立项与政策支持的同时,分块招商,各个突破。要围绕“651”项目和邮文化产业园,加快推进邮文化产业链项目。围绕招商抓推进。以深圳邮文化产业专题招商为先导,狠抓招商项目的跟踪落实,完善和落实专项优惠政策,推进邮文化产业项目落户。
(二)构建大产业,增强竞争力
1、现代工业。以“双千”工程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二次创业、品牌创响、素质创优为动力,推进重要产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突破,推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完善。坚持和实施工业“双千”工程。坚持做大做强五大支柱产业。坚持快速崛起光伏产业。坚持推进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坚持“双创”推进科技与管理创新。
2、现代农业。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改造农业,以市场化经营农业,大力发展“四型农业”,持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发展高效型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型农业。
3、现代服务业。继续全面推进大市场、大物流建设,全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大市场。发展大物流。打造大商圈。
4、现代建筑业。牢固树立“于困难中追赶、于狭缝中奋进”的忧患意识和拼搏意识,到2010年确保建筑业总产值超百亿,增加值17亿元以上,争创建筑工程鲁班奖2项以上、省优工程60项以上。深度开发市场。创立建筑品牌。加大融资力度。
5、特色旅游业。以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打造东方邮都为抓手,大力整合全市旅游资源,突出运河西堤等资源的开发,加快改革创新旅游体制和机制,强化创意策划和项目招商工作,加强硬件建设和市场开拓,积极实施“3324”工程。
(三)实施大项目,追求高效益
重大项目建设是大打高邮工业翻身仗的关键之举,是调整结构、爆发税源的关键之举,也是增强竞争力、提升区域经济形象的关键之举。在重大项目建设上,一要建立丰富灵敏的项目库。二要加大包装招商力度。三要加快重大项目实施进度。四要充分发挥企业家推进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设大园区,强化集聚度
遵循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合理布局、科学定位、有效整合,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企业集聚,加大投入强度,提升产出贡献率,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业园区主要指标占全市的比重达80%,使之真正成为高邮经济强势增长极。
(五)创新大招商,提高成功率
必须坚持不懈地实施“运河招商行动计划”,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强化招商力量。大力推动全员招商,党政军民四方动员,市乡村企四级联动,真正形成无人不招商、无事不招商、无时不招商的强烈氛围。要配足配强招商力量,全市确保300人以上的精兵强将常年专业、驻外招商。务实招商活动。按照活动不断、高潮迭起和日日有活动、周周有出击、月月有展示、季季有风暴、年年有节庆的要求,注重提高招商效率和效果。创新招商策略。严格招商责任。
(六)持续大创业,激活内生源
加快追赶发展步伐,就是要以内引外,以外促内,让市内外各种资源竞相涌流。壮大创业主体。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二次创业。继续从舆论、政策、服务等方面,支持和鼓励企业家二次创业,激励做大做强主业,扩大经营规模,创建知名品牌,朝着行业龙头企业的地位迈进。每年组织优秀企业家评选,快速壮大高素质企业家群体和亿元企业群体。
(七)城镇大发展,建设新农村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一是卓有成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打造农业经济竞争新优势。要开拓农民增收新渠道。要构建农村环境新面貌。要推进农村社会事业新进步。要创建农村和谐安定新机制。二是坚定不移地加快城镇化进程。用科学化理念规划城市。用市场化理念经营城市。用都市化理念管理城市。
(八)谋求大和谐,提升新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富民优先,推进三个文明统筹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一是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二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推进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四是推进干群关系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