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高歌猛进 迈向十亿

2006-08-07 00:00:00    作者:韩粉琴 齐宏文/文 陆学智/摄    来源:今日高邮

――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做大做强纪略(上)

1985年,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靠8000元起家,20年来,累计完成产值34.5亿元,企业积累近3亿元,成为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电线电缆生产厂家;1985年,曙光是我市西北角一个不起眼的村办小厂,20年后,年产值近8亿元,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达5.24亿元,规模跃居全市工业企业之首,全年10亿元目标胜利在望,成为我市企业做大做强的一面旗帜和标杆。
热情奔放的7月,我们走进曙光电缆有限公司,聆听它成长的铿锵足音,感受它发展的火热激情,展望它壮丽的前程美景。
创业曙光: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小作坊”里走出顶天立地的“小巨人” 
乔文云,曙光电缆厂的一名老员工。回忆当初的创业,他感慨万分。1985年,郑连元等几个热血青年,借村里倒闭的棒冰厂的几间破厂房,怀揣拼凑的8000元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征程。两三个供销员肩背着装样品的挎包,穿球鞋、睡地铺、啃干粮,上门推销。有订单时,工人们没日没夜地干。有位工人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打瞌睡,一脚掉进一条小沟里……就是这样,1991年,靠着几台土设备,几个农民竟然将厂子做成年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高邮、扬州、省里都来人祝贺。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曙光人在品尝着初胜甘醇的同时,将眼光暗暗地瞄准了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
在曙光发展史上,1998年上马的35KV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是一座里程碑。正是因为这条生产线,曙光厂第一次向上报批立项引进项目、第一次向国外购买大型先进设备。
据当时参与交联电缆生产线建设的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为了抢抓城乡电网改造的大好机遇,厂内,倒逼工期确保大型设备到厂如期安装投产。建厂房时仅做地基就填土抬高地面1.6米,拖拉机运土两万余辆次,帮助附近村民挖了几个水库。时值寒冬腊月,为确保放置主设备的高8.1米的大平台一次性浇筑完工,施工人员用大锅烧热水拌混凝土日夜奋战。第二天清晨时,大家头发上都凝结了一片白霜。
厂外,申报立项、采购设备紧锣密鼓。由于委托的福建一家公司操作不规范,进口设备一波三折。开始是预付款付不出,后来设备中途卡在海关上。这可急坏了工厂一班人。厂长郑连元急得喉咙嘶哑,话都说不出,但还是几次南下与对方谈判交涉。一次,郑连元连晚赶到福建进行谈判,由于疲劳加上着急上火,郑连元凌晨被送到福州市医院挂水。因为工厂下午辅助设备招标,他必须赶在下午两点前到家。水挂了一半,眼看飞机起飞的时间就要到了,郑连元拎着盐水瓶要往机场赶,可医生说什么也不让,说这样太危险了,她们负不起这个责任。郑连元说,“我不挂水你就不要负责了”,就将吊瓶针头一拔,转头打的直奔机场。
主设备安装成功后,郑连元邀了几个创业伙伴,一齐尽兴喝酒,大家都醉了。醉叙创业艰辛,醒后鼓足干劲继续奋战。
就这样,从一张白纸平地规划到厂房拔起,再到引进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结束,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连外国工程师都翘着大拇指,啧啧称叹。
公司一位负责人说,35KV生产线的投产,好比将曙光电缆厂从一家小饭店升格为大酒店,人才队伍得到有效锻炼,产品档次、企业形象迅速提升,市场份额迅速扩大,1999年新增产值2亿元以上。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曙光家业越来越大,但曙光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一直没有变。公司负责人没有星期天,除春节外,没有节假日,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只要工厂有事,就一直呆在工厂里,主要负责人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今天,曙光人自豪地讲,他们拥有从芬兰、德国、美国、瑞士、英国等国家引进的多台套先进生产检测设备,生产1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架空绝缘电缆、计算机控制电缆、无卤低烟电缆、核电站电缆、通信光缆等二十多个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能源、交通、石化、冶金等行业。他们多次为秦山核电、长江三峡、燕山石化、首钢、宝钢、首都机场、广州地铁等国家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配套,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产品质量在全国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
乔文云笑着说,“当年在手工作坊里生产时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电缆会从机器里生产出来。”
创新曙光: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是曙光不断做大做强的智慧核心
探寻曙光的成长之路,我们发现,创新是曙光不断做大做强的智慧核心,创新引领曙光跨过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创新续写曙光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创新成就未来。面对生存的压力,曙光率先实行销售划区承包制;率先通过ISO90001质量体系认证,并在2005年通过“三标一体化”验收认证;2005年,曙光又拥有了我市第一个省级技术中心,先后有17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强菱”牌电线电缆相继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质量信得过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
曙光始终把市场培育放在市场经营的首位,更新经营理念,完善和改进营销手段,探索和实践适应新形势的市场机制。1996年以来,曙光电缆厂尝试并在不断完善销售划区承包制,将全国分为六大区,每个区管理几省的销售,每个省又设销售处,每个处配有若干业务员。公司重要领导每人挂帅一个区,明确任务指标,与业务员同奖同罚,促使上层领导靠前指挥,指导、协调、控制有力,对下层业务项目、资金往来了如指掌。业务员考核标准明确,工作积极性高,心甘情愿地常年累月在外开拓市场。去年公司有7人营销额超过2000万元,最高的一位年销售电缆达6000万元。
同众多企业一样,在市场角逐中,曙光也遇到成长的烦恼。由于传统的低压电缆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吸引了许多民企蜂拥而上,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血拼。当时,对于价格战,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战,是等死;参战,是找死!对此,有着多年征战电缆市场经验的郑连元总结出三条规律:电压等级越低,竞争越激烈;电压等级越高,竞争相对缓和。工艺越简单,竞争越激烈;工艺越复杂,竞争越缓和。竞争越激烈的地方,效益越低。
科技创造财富,围绕市场开发高技术含量产品才是致胜之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曙光公司每年技改投入都在2000万元以上,开发了多用途电缆、核电站用电缆、35KV电缆、110KV高压交联电缆以及高落差特种电力电缆、耐高温电缆等一批新项目。
这几年来,曙光重视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先后与上海电缆研究所、河海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承担开发国家级火炬、星火项目7个,省级星火项目5个,有6个新品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品,获得国家专利11项,另有4个项目正在专利审查中。核电站用1E级K3类电缆等一批产品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付出终有回报,投入才有产出。2005年,曙光公司控制屏蔽电缆系列和动力电缆系列,实现产值均超过3亿元,核电站电缆、变频电缆、高落差特种电缆等多个品种年销售均在数千万元以上。经过科研人员的攻关,长期外涉的硅胶电缆、高温电缆、双色线等实现了自主生产,110KV 等级以下的电网线路和大型电站需要的所有电缆,曙光都能独家配套。
思想在创新,经营在创新,科技在创新,制度在创新,管理也在创新。创新,成为曙光发展不竭的动力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