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个合作经济组织成为新农村建设“助推器”
2006-08-24 00:00:00 作者:韩粉琴 从敏 来源:今日高邮
3年前,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龙虬镇白马村村民高应兆加入了镇罗氏沼虾协会,承包了20亩虾塘,会长周长文等指导他选虾苗,并提供养殖技术等服务,使他很快成为养虾能手。从此高应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高应兆说,以前种水稻根本卖不了多少钱,一年收成好也就四五千元;现在可不一样,每年能有八九万元的收入。高应兆是在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带动下富起来的1500余名会员之一。据该镇罗氏沼虾协会秘书长秦恩华介绍,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1998年成立之初会员仅有二十多人,现已发展到1500多人,会员年人均收入7.8万元。
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是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日前,记者从市委农工办获悉,我市现有甘垛棉花产销合作社、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司徒兴联鸭业合作社、周巷镇杂交稻制种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6个,会员4.36万名,辐射带动5.1万户享受农产品销售服务,3.5万户享受技术服务。这一百多个经济组织,已成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有力的“助推器”。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的有效载体。界首镇水稻生产服务合作社成立后,由镇农技服务中心牵头,将插秧机手、收割机手、弥雾机手以及种田大户、村干部等419人吸纳为社员,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植保,包成本、包成活、包产量,节省人工、节省秧池等,农民每亩增收150元以上,同时也推动了机插秧新技术在界首迅速推广。2004年该镇机插秧面积仅2500亩,2005年机插秧面积扩大到1.75万亩。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了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的步伐。市鸭业协会制定的高邮鸭蛋品加工质量标准已成为国家标准。全市注册鸭蛋类商标73件,“三湖”、“红太阳”蛋品相继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去年“红太阳”鸭、蛋品分别拿到了国家有机食品证书。龙虬罗氏沼虾协会统一组织虾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组织饲料供应,参与制订的罗氏沼虾标准被确定为省级地方标准,注册的 “龙虬庄”牌罗氏沼虾及“戚伍”牌虾仁等纷纷跻身无公害农产品行列,去年有1000吨罗氏沼虾成功打入欧盟市场。周山镇优质稻米协会由双兔米业公司牵头组建,双兔公司进口瑞士成套设备实行无粉尘化生产,成功申报了省著名商标、省信得过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等,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稻米加工企业,带动我市二十多万亩优质水稻的产销衔接。市养鸡协会创办了高志实业有限公司,注册的“志兴”牌鲜鸡蛋已获得“绿色食品”证书,从而顺利与外商独资的蛋品加工企业――苏州欧福公司签订供货合同,使会员鸡蛋成功进入上海、南京等地超市销售。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民的观念和生产方式得以转变,让农民成为“股民”,使他们从田头走向码头。甘垛棉花产销合作社建立股份合作制,发起人投股35万元,社员散户投股30万元,大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每年从加工流通环节税后利润中抽取35%风险基金,剩余利润再按股分红,增强了合作社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吸引力,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虬镇罗氏沼虾协会在组织虾苗、联保贷款、调控成虾上市等方面的作用给许多会员壮了胆,不少人过去的纯种养户从事运输、捕捞、饲料加工以及虾业经纪人等新职业,目前全镇虾业产业链从业人员近7000人,占全镇劳力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