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官林镇勇摘电缆业的灿烂皇冠

2006-08-28 00:00:00    作者:韦石 宝新 春忠    来源:今日高邮

――宜兴市官林镇着手打造千亿级电缆城的启示

官林镇地处宜兴市西北部,18个行政村,1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万人。2005年,官林镇电缆行业的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占官林经济总量的78%。今年上半年全镇电缆业销售达1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7%,预计全年销售超250亿元,占官林经济总量的80%以上。至2008年,该镇的江南、金辉、三木、长峰4家企业,年销售全部超百亿,4家企业的电缆业总量将超400亿元,这既是量的超大扩张,更是质的超强提升。一个镇出现如此“四大名旦”,真是让人赞叹不已、羡慕不已。目前,全国电缆生产企业近万家,在近2000亿元的“大蛋糕”中,官林镇就分羹10%,电缆生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先后获得了15项国家级荣誉。无锡市、宜兴市、官林镇共同规划,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用五年时间打造千亿级国际电缆城。
2006年2月28日,省委书记李源潮冒雪前去官林镇视察调研,要求放大和推广官林镇的“电缆现象”,推进全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探寻官林镇线缆业发展轨迹,给我们带来以下系列启示。

启示之一:创业冲动的生态营造了电缆企业之林

进入官林,满眼都是电缆企业,一家挨着一家,一片接着一片,给人以置身电缆之海、电缆列岛之感。
官林镇镇长裴焕良感慨地对我们说:“官林镇发展最大的优势是不断高涨的全民创业热情,有大钱的要创业,有小钱的也要创业;赚了的要创业,亏了的还是要再创业,那种拼命闯、不服输的精神,是我们官林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在官林镇调研期间,我们始终被这种浓浓的创业氛围包围着、感染着。2005年,官林镇已拥有各类电缆生产企业及铜材加工、电缆辅助材料、电缆制造设备等相关企业200余家,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2家电缆企业。其中年销售超15亿元企业4家,超5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企业20多家。2006年新批电缆企业也有60多家,预计每年都将新增几十家电缆企业。在这些电缆企业的老板中,有的本身就是从线缆业起家,经过多年奋斗,“出大名成大业”;有的是电缆企业职工,在掌握技术和有了资金积累后,兴办自己的企业;有的是其他行业的老总,在看到线缆业巨大的配套前景和利润空间后,按捺不住二次创业的冲动而跨行转产……现在官林镇每年利润过亿元的企业有3家,过几千万的近百家。

启示之二:“老鹰还要自己的两只利爪”

镇域经济就是产业经济,没有自己的支柱产业,没有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镇域经济是立不起来、飞不起来的。用官林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的话说:“老鹰还要自己的两只利爪,何况现代镇域经济。如果没有能出产品、能赚钱的产业,镇域经济的天空中就没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官林镇党委、政府都十分注重支柱产业的培育。为了进一步加速产业集聚,官林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强宣传攻势,宣传线缆业的发展成果、发展形势、发展技术、发展前景,把电缆发展论坛开进了中南海,并出台了扶持线缆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投资20多亿元建设了12.1平方公里的电缆工业集中区,实现了工业区通路、通电、通水、通热、通汽、通讯、排水、排污、有线电视、场地平整等,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业为代表的五大园区支柱产业,进一步加速了人才、资金、原材料等线缆业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江苏金辉集团与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江西铜业合作投资20亿元,组建江南集团,年生产铜材达20多万吨。
目前,官林镇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电线电缆集聚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张扬官林镇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做久电缆业,打造国际电缆之城,下一步官林镇将围绕三个目标实施“133”工程。三个目标:一是打造千亿级电缆,到“十一五”期末实现电缆产值1000亿元,使官林镇成为国家级电缆之城;二是打造国际电缆产业集群,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三是打造创新型电缆高地,加快现有线缆业的改造升级,提升竞争力。“133”工程:即确立一个电缆之城,目前已经在网上注册了“中国国际电缆城”;规划生产发展区、展示交易区、科技孵化区三个区域;形成产品建设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三个中心。

启示之三:想人之所未想、干人之所未干

官林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介绍:“我们目前有60多家企业,钱捧在手上等土地开工,急需用地3000亩,但整个宜兴的土地指标也仅有1000亩,现在是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为了切实化解这一制约线缆业发展的瓶颈,官林镇创新思维,勇于实践,敢闯敢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供地严重不足的矛盾。一是镇党政一把手直接分管土地工作,对本镇的土地指标按规划统一安排,并根据情况对项目用地进行有力的协调和调剂。二是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特别是利用“电缆城”这块特殊的招牌争取土地政策的倾斜,前年向国家、省里争取随项目“戴帽子”下达的用地指标3000亩。三是鼓励农民土地入股,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农民的各项保障工作。四是优先供应大项目用地,目前新增的60家电缆企业一般用地都在30亩以上,投资强度每亩超过200万元。五是向一些经济不发达、海滩开发大户、土地指标过剩地区花钱买土地指标。六是异地办企,主要是在电力足、电费低、地价低、劳力低、税收低、交通方便的地方办厂,据统计官林在高邮、通州、涟水、南京等外地开办的电缆前道企业年销售约500亿元,而这些企业的销售仍然是进入官林镇原有的销售网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把铜冶炼企业办到相距只有60公里的安徽郎溪,在郎溪独资合资兴办10多家铜加工厂,把官林的资本、技术与郎溪的电力充足,电费低、地价低、劳力低,税收低等充分结合,为官林电缆业发展打开了一条条金光大道。

启示之四:拉长增粗电缆产业的金色链条

线缆业具有数百门类、成千品质、上万余个规格,存在着巨大的配套空间。官林镇的线缆产品包括电力电缆、橡套电缆、矿用电缆、船用电缆、航空电缆、防火电缆、高压交联电缆、视频电缆、通信电缆、辐照交联电缆、核电电缆及各种民用电线电缆等数百个品种上万个规格,高中低档齐全,几乎囊括了线缆业的所有品种和规格,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线缆产业链。这些线缆生产企业并不是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而是利用线缆业独特的巨大的配套空间,构成了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方便协作的配套生产体系,实现了差别化竞争、错位化发展。现在线缆的各种原材料和各种线缆产品生产、销售都可以在官林镇完成,形成了较为稳定繁荣的交易市场,实现了最低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尽管官林镇线缆企业有很多,除了铜材的生产加工为了享受优惠政策而到其他地方去以外,其他类型的线缆企业一般都不外溢。这样既能使内部的线缆企业相得益彰,又能不断提升线缆业对官林镇的财税贡献份额。

启示之五:“电缆电缆,就是要揽尽天下人才为我发展”

官林镇,因官宦聚居如林而得此名,历史上有“三代皆翰林,一门六司徒”的佳话,官林镇的人才成就了官林镇的线缆业。当前,官林镇正在步入工业化中后期,已形成了以电线电缆为代表的五大产业集群,全镇电缆企业现有200余家,拥有总资产105亿元,年产出超过全镇总量的78%。为了满足线缆业对人才的需求,官林镇大力实施农民教育工程,建立了大专建制的电缆技术培训学院,不定期地组织行业交流。目前,官林镇人口素质指数位居江苏省前列,拥有线缆专业高级工程师20多名,各类中级技术人员350多名,电缆从业人员近3万人,每年有近千名学子学成返乡就业。官林镇电缆企业员工以本地人为主,同时,招工也是招夫妻工,流动率较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人才战略的实施大大加快了官林镇电缆业发展提升步伐,全镇现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4个、无锡市名牌20多个;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近年来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技改创新项目,年申报专利产品超过35件。
一个镇的电缆业搞到这个份上,给高邮全市电缆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示范。
面对官林镇及全国电缆业发展的迅猛势头,面对全国电缆产品市场相对饱和的严峻形势,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电缆产品市场的高新产品仍然有巨大的空间,同时,越是竞争激烈就越是拉开差距的时候。我市电缆业应解放思想,瞄准市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形成特色规划,争分夺秒抓实施;强化企业家二次创业意识教育,向曙光学习,着力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亿元、五亿元、十亿元、二十亿元的重点电缆企业梯队;强化科研力度,走科技强企之路,错位竞争之路,在“高精特”产品上多下功夫;要以东元、金宝为基础,加大电缆业下延上伸力度,既做大总量,又做优质量,至“十一五”期末,培育星火龙头企业2-3家,建成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7-8个;以菱塘电缆园区为基地,充分利用和放大少数民族优惠政策,运用市场和行政方法引导产业集聚,整合现有资源,建成和完善为支柱产业服务的专业信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技术市场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形成政策、产业、科技、人才、品牌的雪球效应;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力度,像官林那样,以好项目、大项目争取更多的土地指标。高邮电缆业正处在蓄势待发、乘势勃发的关键时期,以苏北星火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为契机,以超十亿的曙光电缆为领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矢志追赶,追求卓越,尽快像官林、宝胜那样,以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雄厚实力跻身于电缆产业之林。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