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工业从一片惊叫到一片赞好
2006-08-29 00:00:00 作者:孙方贵 龙启高 夏在祥 来源:今日高邮
8月25日,坐落在卸甲镇镇南工业园区的高邮市金翔包装有限公司一台德国产的罗兰4色彩印机正式开机投入运行,这台机器是目前我市最大的一台彩印设备。至此,该公司告别了彩印依赖苏南加工,自己只能做后道拼装合成的小买卖的历史,实现了包装产品一条龙,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而且在质量控制和交货日期上赢得了主动权。这是卸甲镇党委政府在分析本镇工业的现状后正确引导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效益的又一成功范例。
卸甲镇工业发展来源于金飞达的订单,像电动工具零部件、包装等各配套企业都是在金飞达的羽翼下成长起来的,这也让众多企业养成了习惯:只要抓住金飞达的业务就不愁饭吃,不晓得投入、舍不得投入。然而近两年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加之原材料特别是铜材价格暴涨,欧洲贸易壁垒抬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低等不利因素,使得卸甲电动工具行业出现了生产得越多亏损越多,各企业陷入了一片茫然。一时间,企业有订单不敢接,有业务不敢做,开工不足,在当地产生了“一片惊叫”,人们纷纷议论,卸甲的电动工具将往何处去,金飞达的红旗还能扛多久。据镇党委书记赵小峰介绍,去年5月份全行业亏损额达2000万元。
面对工业经济新的情况,卸甲镇党委政府正确分析了所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是电动工具行业经过12年高速发展后进入了经济发展“缓速期”阶段,是成长中的烦恼,也是企业对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调整不到位带来的结果。同时镇里以“不回避、不慌张、有作为”为指导思想,提出了把“缓速期”变为“调适期”和“抓大放小、资源整合、善于投入、科企合作”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敦促企业加快调整步伐。
在党委政府“有形之手”调控下,在不可回避的现实面前,企业也从“不投入,不调整”的习惯中醒悟过来,纷纷加入到产品和市场的结构调整之中。龙头企业金飞达可谓一马当先,投资4500万元新上了金属制品厂,满足了公司的配套,降低了成本;在市场结构上加强与日本麦田公司的合作,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了附加值,公司效益大幅度攀升。电塑厂缩小和放弃微利和无利的平口钳的生产,扩大微型电机的生产量,新上了新产品吸尘器;同时新开辟了西班牙、德国的市场。金马公司则反弹琵琶,主动从国际市场撤回,转为开拓国内市场,并从生产整机到生产部件,为国内厂家配套,也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去年底实现了产值过亿元的目标。华胜公司与韩国客商合作开发了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微电机,目前厂房正在建设中。所有的这些,无论是适应性调整,还是战略上的调整,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卸甲工业也在调整中赢得一片赞扬声。据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卸甲电动工具从行业亏损2000万元,变成行业全部盈利达3000万元。工业经济也给卸甲带来了滚滚财源,上半年卸甲镇实现工业财政税收432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