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6 00:00:00 作者:慧梅 来源:今日高邮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研讨会侧记
在全市掀起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热潮中,随处可见一个个脚踏实地干事业的身影,充耳可闻一句句勇于争先的铮铮誓言,而在这些身影和誓言中,迸发出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锐气、一种敢于拼搏的豪气和一种发展富民的志气。在5日下午召开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研讨会上,从各个乡镇、园区负责人的演讲中,我们更可感受到他们满怀激情的斗志、满怀豪情的壮志和跃马扬鞭奔小康的信心。
第一方阵铮铮誓言――率先达小康,我们责无旁贷
“ 1至10月份,菱塘工业产值21.36亿元,销售20.8亿元,实际利用民资4.3亿元,新增民营注册资本金1.55亿元,提前超额完成了年初任务数。”菱塘回族乡率先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用实绩打响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开局之年第一枪。该乡紧紧围绕“树好民族牌、建强民族乡、造福菱塘人、加快奔小康”的特色发展思路,以电线电缆为主打特色,做大做强现代工业,以高效、含税、生态、观光为主攻方向,做精做特现代农业,争取2至3年达到小康标准。
奋力争先,不落人后。高邮镇是全市第一大镇,名列苏中地区城关镇前10位,但该镇并不止步于此,明确“扬州争第一、苏中创一流”的新标杆,以建设全面小康镇为目标,以江都仙女镇为追赶对象,跳出高邮争进位。该镇规划到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亿元,全部工业产值54.3亿元,建筑业产值10亿元,三产增加值5.8亿元,财政收入1.74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7700元。到2008年基本实现小康。
同在第一方阵的卸甲镇也理清奔小康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提出到2009年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10年扬州争一流,全面达小康。在工作中,主要突出培植产业集群,培育创业干群,力争在镇容村貌、群众生活水平、综合素质、幸福指数、综合实力和构建和谐社会上求得新突破。
作为全市的第一方阵,菱塘回族乡、高邮镇、卸甲镇等乡镇勇当排头兵,在全市小康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工业经济方面,做大做强工业集中区,发展特色产业园;在招商引资方面,着重吸引大体量项目入园,拉长增粗产业链。
第二梯队声声呐喊――争先进位,努力跻身第一方阵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八桥镇通过开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大讨论,跳出八桥看八桥,用全新的视角审视今年以来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四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即全力打造一流乡镇工业集中区、一流富民产业、一流水乡集镇、一流服务团队。高起点规划,形成了一个区位优势明显、承载能力强的工业集中区;打生态品牌,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集生态、景观、效益为一体的富民产业日趋完善;建设新集镇、新村庄,以“绿色银行大行动”和“碧水工程”为契机,按照城镇现代化的理念倾力打造一流水乡集镇;提高攻坚能力、执行能力,以保姆式、贴心式的服务打造一流的服务团队。
以八桥为代表的第二梯队的声声呐喊,充分体现了一种勇于争先的精神,体现了一个发展中的乡镇对前途和未来的无限期盼和信心,而这种期盼是否能够实现,最终靠措施的落实。一个高起点规划和建设的工业集中区,不仅增强了一个乡镇的工业承载能力,更对乡镇的工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除经济发展指标外,全面小康社会指标还包括生活水平指标、社会发展指标和生态环境指标,为此,第二梯队乡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制定乡镇的发展规划,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居民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真正建设成一个不含水份、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
薄弱乡镇敢于直面问题――“全面达小康,我们怎么办”
对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马棚镇、汉留镇、界首镇,在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思考“全市奔小康,我们怎么办”?是停止不前,拖全市小康建设后腿;还是克难奋进,迎头赶上。通过大讨论,勇于担当责任,敢于拼搏求发展才是出路。
马棚镇明确提出到2010年该镇GDP实现4.56亿元以上,财政收入2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0元,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汉留镇将2007年定为提速之年,力求在工业化、外向化、民营化、城镇化方面有重大突破;将2008年视为跳跃之年,抢道争先、扛旗夺冠,实现整体突围;将2009年定为冲刺之年,你追我赶、争创一流,基本实现小康指标。
全市拧成一股绳――发展才是硬道理
目前,全市园区、乡镇发展不平衡,2005年各园区、乡镇GDP最高的达11.89亿元,最低的只有2.05亿元;财政收入最高的达1.39亿元,最低的却只有656万元。针对这种现状,市委书记陈扬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快的乡镇要快马加鞭,多挑重担;发展慢的乡镇也要迎头赶上,不拖后腿。
在全面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核心指标。要实现这些指标,就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加快发展上,放在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上。而在这些工作中,工业经济发展是第一抓手。只有加速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全市农业比重,才能引领全市人民走工业化、城镇化之路,才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