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汤庄上演“凤还巢”升级版

2006-11-24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总投资5000万元的江苏科凌医疗器械公司新厂区已进入建设扫尾阶段,预计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汤庄镇又一家亿元企业;成套公司回乡与本地推杆厂共同投资5000万元注册成立中瑞公司,目前近一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及附属用房正在建设,预计建成后年产值也将突破亿元;牛牌公司与汤庄积极商洽,准备回乡扩大生产规模……
11月中旬,记者走进汤庄,镇党委书记吴惠山高兴地说,汤庄外流企业上演“凤还巢”升级版,他们带来的是更新的产品、更多的订单、更优的理念,必将对汤庄在“十一五”期末实现“工业经济翻两番,财政收入超亿元,挤入全市前十强”的奋斗目标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巨头”外流引发“大地震”

2004年,是汤庄镇主政者感到既高兴又悲怆的一年。
汤庄地处高邮东南角,是个地势相对偏僻、交通较为不便的“区域洼地”。然而汤庄人秉承传统的经商意识,埋头闯市场、办企业,实现了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迅速跟进。2003年以来,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位于全市乡镇前列,朝阳、牛牌、成套等企业跻身全市纳税大户前十名,汤庄被誉为高邮的“东方明珠”。
正当地方党政一班人为汤庄经济步入发展扩张期、发展黄金期、发展跨越期而欣慰的时候,2004年,科凌、牛牌、成套相继赴扬州江阳工业园办厂,而且每家都是七八千万元的大投入。
这在当时高邮大张旗鼓赴外招商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都称为重大项目的背景下,汤庄的巨额民资外流不啻引发一场“大地震”,各种议论纷起:有人猜测当地的投资环境不佳、有人指责政府工作不力、有人挖苦外流企业老板“忘本”,有人担心大企业外流会造成汤庄液压产业集群从此走低,有人提议地方党委政府要对外流企业实行“制裁”……
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时汤庄镇党委书记吴惠山一开始也想不通,扪心自问,镇党委政府为地方企业服务可谓呕心沥血,为什么精心育大的鸟要到外面下蛋?
吴惠山一次次与相关企业负责人交流,发现这些企业主也承受着各方的巨大压力。
成套公司负责人袁长胜跟他谈了自己外出办厂的想法:汤庄液压机械发展到如此规模,市场已接近饱和,大家再挤在一起做同样的产品,必然引起窝里斗,同质相拼,利润越来越低;企业要继续发展,必须突破为别人做配套的现状,开发终端产品。而汤庄作为一个偏僻乡镇,其交通、人才储备、科研力量等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走出去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回报家乡,在家乡发展与企业发展上取得“共赢”。
这是一群多么想干事、干大事的企业家!吴惠山渐渐理解了,地方党委政府不能用狭隘的乡土观念束缚他们飞翔的翅膀。他挥手握别这些企业家,并承诺,这些企业留在家乡的生产基地,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关心;他们在新的创业环境中遇到困难,地方党政一班人会尽最大努力予以帮助、鼓励。

苦练内功筑好巢

虽然“三巨头”外流主观上并不是地方政府工作不周、不力的缘故,但汤庄镇党政一班人痛切地感到:没有金刚钻,揽不来瓷器活;没有好平台,就留不住好企业。打造更好的创业平台、发展平台是党委政府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改变汤庄没有高标准、高等级路与外界相通的状况,镇党委政府通过向上融通、向下筹集、向外争取,向南架设起沟通汤庄与江都武坚的汤武大桥,向北将通向高兴东公路的海陵路改造一新,向西与安大线相连的总长5公里的汤庄大道土方工程已经开始,明年即可通车。在汤庄境内,他们抢抓省政府实施以通达工程为重点的农村五件实事的难得机遇,争取各类资金1100余万元,先后实施了朝阳、郭何、郭新、缦新、沙俞、汤高、郭潘、汤武、许兴等9条、计53.08公里的镇通村硬质化道路改造,汤庄交通环境较之以往明显改善。
今年,汤庄镇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对合并后的两个集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严格修编,大手笔改造集镇和新建工业集中区。他们通过“政府投一点、企业捐一点、部门挤一点、居民筹一点”的办法,筹集近600万元,对东西两个集镇7条主干道进行系统性、全方位、高标准的改造,集镇道路实现了由黑色化向硬质化的飞跃;同时,累计投入700多万元,为东西2个工业集中区浇筑硬质路面3.2公里,配套路灯120盏,实现了“三通一平”。
改善硬件设施非一朝一夕之功,硬件不够软件补,汤庄镇适时开展政企、银企、警企、税企等座谈,组织“首季开门红、夏季战高温、秋季剖析会、冬季百日赛”等抓促活动,组织开展“看宝应安宜、学高邮菱塘、思兴化张郭”等参观活动,对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实行“挂图作战”,在干部分工上侧重工业、在资金投入上倾斜工业、在活动安排上服从工业,基本形成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格局和氛围。
软硬环境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汤庄民资的迸发、外资的集聚、内资的激活,截至目前,累计吸引26家企业入园,总投入近3亿元。其中今年新增私营企业近100家,新增民营注册资本1.05亿元。
“三巨头”外流,汤庄依然是一片创业、兴业的热土。近三年来,本地工业经济继续保持35%的高速增长,人口、面积并不大的汤庄镇财政收入连续三年位居全市乡镇前列。在前不久召开的“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研讨会上,吴惠山掷地有声地说:“今年‘汤庄工业产值超十亿,财政收入超五千万’的总体目标已经基本胜券在握”!

升级凤凰还巢带来新气象

汤庄镇党委政府在致力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在外游子的发展。袁长胜告诉记者,无论在汤庄还是在扬州,企业有急事、难事,家乡党政干部总是随叫随到,全力相助。“一个开明开放的、高瞻远瞩的地方党委政府让他铭记在心: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亲。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随着本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和外流企业在大城市的平台、窗口基本搭建成功,2006年初,科凌、中显等企业相继“凤还巢”,汤庄工业的整体形象、产品结构、销售渠道、人才储备等出现许多令人欣喜的新气象。
新气象之一,汤庄企业形象大大提升。今年“双节”期间,一位汤庄籍的上海宝钢集团高层领导应邀回邮,顺便到袁长胜在扬州的中显公司参观。新厂区气派的新厂房、先进的设备、科技含量极高的新产品、遍布东南亚的销售网络令这位家乡人大为惊叹和赞许。袁长胜与这位宝钢领导过去相处了10年没从宝钢拿到一分钱订单,而汤庄企业的新形象给他足够的合作信心,很快袁长胜拿到了来自宝钢的一笔大订单。同样,科凌、牛牌等企业也利用大城市的交通、信息、人才等平台,树立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进一步增强客户以及合作者的信心,争取更多的订单,放在家乡生产加工,使汤庄生产基地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一直留守本土的朝阳集团一边实施了下属佰缘公司二、三期扩建工程,一边又到扬州注册成立了车发科研有限公司,企业发展也跃入新天地。
新气象之二,促进本地产品结构调整。汤庄企业原本绝大多数从事液压机械加工,为抢市场,抢客户、压价格、相互仿冒的现象时有发生。几家大企业走出去后,牛牌公司专注于纺织机械,科凌公司生产多种医疗器械,留守在汤庄的朝阳公司也开发了井下支架、石油机械等新项目,特别是成套公司开发了属于国家战略物资的光电新产品,具有极强的产业爆发力,将大大拓展汤庄工业的发展空间。
新气象之三,市场销售渠道多元化。今年5月,世界纺织产品博览会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牛牌、成套、朝阳公司均派人出国参会,了解国际市场行情,广泛接触国外客户,开拓国际市场。这是汤庄镇民营企业走上国际大舞台的一个生动缩影。汤庄企业原本局限于国内销售,如今大家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成套公司在印度、印尼、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家均设立办事处,今年已拿下外贸订单3000多万元,达成出口意向的还有4000多万元;牛牌公司、科凌公司今年均实现外贸销售4000万元左右。朝阳公司不甘落后,也将自己生产的纺织机械配套到巴西、俄罗斯、印尼等国家,公司负责人表示,外贸销售将成为朝阳公司明年的重要增长点。
新气象之四,为汤庄发展储备创业人才。成套公司到扬州办厂后,已先后吸引了苏州大学、东北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高校毕业的大学生20多个,特别是10多个汤庄籍大学生前来加盟,改变了汤庄企业过去请不来、留不住人才的状况。一位地方党政干部感慨地说,赴扬企业在留住汤庄未来人才方面优势明显,他们为汤庄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功不可没,善莫大焉。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