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大江潮涌动地来

2006-12-25 00:00:00    作者:韩粉琴/文 陆学智/摄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党政代表团赴南通、泰兴考察侧记(下)

富庶固然令人喝彩,但精神却更令人折服。走马沿江,我们更深深感受到精神是激活发展的内力。如皋、海门、泰兴等县市干群“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和谐发展的理念,向我们精彩地诠释了一个道理: “三创”精神是引领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和谐则是催生持续发展的活力。
创业、创新、创优,引领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
镜头一:海门三星镇全民创业由来已久,目前全镇1.3万户农民,有9000多户从事家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销售。“人人有工作,家家有产业”,农民收入似芝麻开花节节高,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农民人均储蓄过5万元。
镜头二:“铁本事件”之后,国家对钢铁、造船等项目从严从紧审批。如皋人不等不靠,开动脑筋,终于使总投资49.6亿元的熔盛造船项目成功通过审批,顺利开工。在熔盛等骨干企业的支撑下,预计“十一五”期间如皋将出现一个总产值500亿元的船舶产业园。
镜头三:走进如皋市江苏通用钢球滚子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就是各种大小不一的钢球。然而就是这样的产品,却多次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奖励,被广泛应用于世界著名品牌汽车、精密电器的关键部件中,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以上。公司被国务院批准为特定振兴企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该公司不断创新创优,计划再上技改项目1亿元。
解读:这是沿江县市在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个生动镜头。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激活了发展的内力和活力。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把老百姓创业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促进了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让我们在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新问题面前,开启新思维,找到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坚持创优,争先进位,勇于攀登,争创一流,立于不败之地。
启迪:高邮经过“十五”的发展,纵向比确实发展得很快,但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高邮是宁镇扬经济板块的“一块短板”,是“苏中的苏北”,是江苏县域经济的“洼地”。面对新的宏观调控形势,面对周边咄咄逼人的发展新态势,面对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走势,县域经济是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态势更加严峻。我们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上,鼓足勇气,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不断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力争又好又快地崛起于宁镇扬经济板块。
和谐,催生持续发展的活力
镜头一:如皋市视新农村建设为推动工业化的抓手、推进城市化的载体、实现“率先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战略的突破口,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彻底整治乡村河道、启用60万吨长江饮用水工程等,改善农民居住环境……
镜头二:泰兴近年兴建了精细化工产业园和一系列配套设施,要求所有化工项目必须进园,以便集中处理污染;抬高化工项目落户门槛,1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不予考虑,其它乡镇不允许进化工项目,就连原地技改扩大规模都不允许。
镜头三:南通市群众对机关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政府服务质量在全国50个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中名列第一,在全国200多个城市中被评为“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
解读:在沿江县市奔小康的进程中,没有短腿,城市与乡村发展、一二三产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的发展等都力求和谐、协调发展。他们都视环保为生命线,既要各项经济指标迅速提升,又要环境污染的各项指标降下来,绝不以牺牲环境效益换取经济效益;既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板块,又不约而同地注重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致富农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等,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小康建设;既重视投资硬环境的建设,又不放松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启迪:我市全面达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农民增收问题。对我市而言,农民增收要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做大做强绿色五业;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改水、改厕覆盖率,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要大力推动、扶持和鼓励全民创业,让更多的农民投身创业、发家致富,搞活农村经济。
高邮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市的后发优势之一。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将重污染项目拒之门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受经济基础等诸多条件制约,目前高邮的投资硬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定不移地加强软硬投资环境建设,进一步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强化项目服务意识,倡导亲商、安商、富商的风气,积极突破土地、信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瓶颈,严格执行《影响投资环境十种行为追究办法》,让“软环境”硬起来。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