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感受江都沿江开发的潮起潮涌

2006-12-27 00:00:00    作者:孙晓宝 韩粉琴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走进高邮的南部近邻江都,一股大开发、大开放的气势让我们震惊、感叹不已。据介绍,江都拥有14.9公里的长江岸线,21.3公里的夹江岸线。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沿江开发区已引进投资千万美元或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83.7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就引进海螺水泥、同昌电子、龙和造船等投资千万美元或亿元以上项目9个。目前建成投产的诚德冶金年产值25亿元、长青农化年产值5亿元等等,沿江开发区撑起江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抢抓机遇,把握发展良机

镜头一:“天下钢管谁为最,敢缚全球万里长”。诚德钢管,江都工业企业“龙头老大”,扬州市第一利税大户,国内最大的无缝钢管制造基地,国内冶金行业的领头雁。这些辉煌业绩的取得与沿江开发息息相关。 2003年,诚德钢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怀德作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抉择:移师沿江,首期征地500亩,兴建“诚德冶金工业园”。更大的平台,让张怀德有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仅用三年时间,诚德实现了三级跳:2004年,产销在江都工业企业中率先突破10亿元;2005年,产销实现18亿元;2006年上半年,实现产销12亿元,创利税1.6亿元,今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
镜头二:站在扬州港江都港区3.5万吨件杂码头施工现场,看着滔滔江水奔流不息,听着机器声响不绝于耳,感受到这里弥漫着大江潮涌的气息,洋溢着蓬勃发展的盎然生机。据介绍,为了这个码头项目上马,江都市专门明确一名能人跑项目审批,政府为诚德构筑更好的发展平台,在诚德工业园南侧,正在建设万吨级江都新港。
解读:江都拥有14.9公里的长江岸线,21.3公里的夹江岸线。千百年来,长满芦苇和庄稼的沿江滩涂寂寞而单调。2003年,省委、省政府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江都市委市政府意识到这是大发展的极好机遇,迅速成立沿江开发区,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新型建材工业园、船舶工业园、精细化工园、机电冶金工业园、高科技产业园、港口物流区等“五园一区”,建设三江大道、兴港大道、港口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沿江开发区成为众多大项目落户的强磁场。
而最令人感慨的是,江都三个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两个落户在沿江开发区。“春江水暖鸭先知”。敏锐的本土企业家们抢抓沿江开发机遇,纷纷移师沿江。诚德钢管、长青农化、科进造船等企业落户沿江之后,所显现出来的大气派、大手笔、大跨越,令人眼热,也让我们感受到大项目、大企业的规模之力。
感悟:机遇是什么?天山镇党委书记万兆良说,机遇就是蕴藏着的发展潜力,抓住机遇就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爆发力。天山镇民营企业家倪云达抓住光伏产业发展的机遇,大胆上马单晶硅项目,三年时间成为行业瞩目的明星,得到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通向扬州港江都港区1号码头的兴港大道与正在建设中的安大公路相连,汉留镇党委书记张贵龙说,高邮必将通过安大公路的建设搭上沿江开发的高速列车。目前汉留镇视安大路为汉留镇的“金腰带”,抢抓机遇,放大“安大”区位优势,推进安大路沿线开发,推进安大工业区建设。同时,安大鸭业产业经济带、安大新镇区、安大合作组织等建设为该镇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镇全面达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都有沿江的优势,高邮虽然区位优势没有江都明显,但从宏观看,我们面对着长三角经济圈的机遇,广东、浙江、上海的资本产业北移的机遇、沿河开发的机遇,发展县域经济的机遇,宏观调控是挑战也是机遇;从微观看,有举全市之力打造市经济开发区的机遇,有发展光伏产业的机遇,城区工业有退城进园的机遇……
只要从更高的角度和更广的视野,我们总能找到经济发展的机遇。而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树立“抢”的意识,落实在“争”的行动上,方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否则,失去机遇,一落千里。

创业创新创优,开启追赶发展的动力源

镜头一:龙川钢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自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质彬彬。可就是这位书卷气十足的年轻人,两三年时间就将龙川钢管发展成一家年产6万吨无缝钢管、销售5亿元、创利税4200万元的企业。凭借实力和品质,龙川钢管现销往32个国家,销售额连年翻番:2005年2.5亿元,2006年5亿元,2007年预计10亿元。
镜头二:今年,江都长青农化公司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这一殊荣,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利税近5000万元。一家县级市的农化企业如何成为全国行业的排头兵?公司董事长于国权一语道破:“品牌的科技含量决定着品牌的价值,而品牌的价值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长青农化在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后正在蓄势聚力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加快公司在国内挂牌“上市”步伐;用3年左右时间,在沿江开发区建设国内一流的长青工业园......
镜头三:建设资金匮乏是各地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题,江都人通过BOT等融资方式,先后建成了龙川广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港口码头等一个个功能性基础设施项目。
解读:走进江都开发区,到处可以听到创业、创新、创优的生动故事,不仅企业家在创业、创新、创优,力争将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更优,开发区的党政干部也在创业、创新、创优,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三创精神”是江都沿江开发区从长满芦苇和庄稼的荒滩变成全市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动力引擎。目前江都有3家企业过10亿元,有1家企业获得驰名商标,而江都经济发展的后劲更是无可限量。
感悟:高邮镇党委书记徐渊深有感触地说:沿江开发战略的提出本身就是创新的成果,正由于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江开发区所在地大桥镇焕发出勃勃生机。高邮镇将大力弘扬“三创“精神,不断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把高邮镇打造成高邮名副其实的第一大镇,并向苏中强镇进军。
业在人创,人靠精神。与过去比,高邮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追兵越来越近、标兵越来越远的态势并没有改变。高邮要在新一轮发展热潮中争先进位、后来居上,就必须进一步发扬“三创”精神:鼓励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把老百姓创业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鼓励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形成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氛围;鼓励、引导和支持岗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形成各个企业创优争先、各个部门励精图治、各个乡镇园区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如此,“奋战三年、经济倍增、逼近百强、全面小康”的目标才会更好更快地实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