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观兴化大地闪耀的“双子星座”

2006-12-29 00:00:00    作者:晨雨 郭玉梅 杨晓莉 管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对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都与高邮差不多的兴化来说,戴南张郭无疑是最值得骄傲的两张“名片”。仅以戴南为例,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超过40亿元,财政收入近4.2亿元,均超过了兴化全市的四分之一。戴南张郭在苏中洼地的崛起,让作为邻居的高邮人羡慕不已,他们的发展之路对高邮的镇域经济发展更有借鉴意义。在我市党政代表团赴兴化考察后,12月23日,记者专程来到戴南张郭,试图再次撩开这两个镇的神秘面纱。

做大总量,点燃全民创业的星星之火

亮点:走进戴南镇,就像走进一个巨大的工业园,到处是工厂、到处是热气腾腾的生产场景。据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戴南人就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全局工作的首位,挖掘民力,激发创业。目前戴南镇有2200家企业,财政收入占整个兴化市的四分之一;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已接近8000元,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百户家庭拥有汽车8.97辆、别墅6.25栋;戴南镇永丰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解读:正如省委书记李源潮所说:“民营经济源于民众,植根本土,产权清晰,机制灵活,最有条件成为创造民间资本财富的生力军。”戴南张郭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水乡小镇,地理偏僻,一无资源、二无传统制造业优势,历史上发展相对滞后。近几年来,他们能在苏中乡镇争先进位率先崛起,靠的就是民众的力量,靠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民营经济。戴南张郭成功的实践充分说明,坚持全民创业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是富镇强村、致富农民的最根本保障。
感悟:高邮许多乡镇的区位条件与戴南张郭差不多,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上,还未形成燎原之势,总是慢一步,缓一拍。这关键是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观念在不少地方和不少人当中仍未彻底清除。近期,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民创业大会,激励83万高邮人民、27.4万个家庭再掀创业热潮。事在人为,业在人创,面对“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现实要求,只要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学习戴南人的那种开拓创新、团结拼搏、自强争先的精神,个个谋创业,人人忙致富,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高邮民营经济之火将会越烧越旺,属于高邮自己的“戴南张郭”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

做强特色,构建镇域经济的强势增长极

亮点:在宁靖盐高速公路东侧,驶入占地8平方公里的省级戴南科技园,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已经拉开。据介绍,戴南镇聚集了1000多家不锈钢企业,4万多人从事不锈钢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钢帘线生产企业,其产品曾获得全国科技大会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陪同采访的兴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信息中心主任袁开建介绍,兴达公司12月21日已在香港成功上市,今年这个公司的产值将达34亿元,利税8亿元。
解读:特色产业是产业集聚的强磁场,是镇域经济甚至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而骨干企业又是特色产业的重要支撑。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是由上世纪80年代从打镰刀和铁铲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当时规模小且布局分散,而现在逐渐形成一条从废旧不锈钢收购到冶炼、锻打、轧制,再到制成品的相对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戴南、张郭的工业经济总量已逾12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5%以上;在2200家企业中,年销售过亿元的企业就达16家。
感悟:镇域经济在做大总量的基础上,还要追求产业特色,以特色产业吸引资金、项目、信息、人才的不断集聚,才能在产业集群的“丛林”中脱颖而出,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卸甲、菱塘、汤庄、郭集等在我市也是小有名气的特色经济集聚区。同样的区位条件,同样是镇域经济,同样起步较早,但无论是工业经济总量还是产业集群内集聚的企业数量以及企业单体数量,都无法与戴南相比。
市委书记陈扬前不久在郭集调研时指出,要“学习永不生锈的戴南,建设更加光明的郭集”。既是对郭集特色产业灯具业的殷殷期望,更是对我市镇域经济坚持发展特色产业的具体要求。要实现市委提出的“全面建小康、建设新高邮”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高邮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巨人”企业,也要有连片成块的特色产业群。这就要求各镇(园区)还要在抓住自身特色,放大自身优势,做大特色产业、培植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叫响区域品牌等方面再下硬功夫。

做美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载体

亮点一: 走进张郭镇,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这里优美的人居环境,那具有江南园林设计风格、具有水乡特色文化气息的农民公园――晨秀园,那别具匠心、错落有致的别墅群,都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小都市的现代文明气息。据介绍,张郭镇党委政府通过动员在外致富的众多张郭能人回乡投资兴业,特别是大力建设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张郭集镇,使一个原来仅有0.8平方公里的小集镇发展成为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村镇,也成为一个全民创业的乐园。这很有点像当年富裕起来的众多盐商,催生了扬州的繁荣一样。
亮点二:前几年,不锈钢产业在为戴南经济提供强力支持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酸洗废水一排放、河水变成酱油汤”,外人到戴南都要带着喝的水。戴南人痛定思痛,2003年起,先后投资2.8亿元在镇南北各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对排污企业集中治理,使环境有了明显改观。同时,戴南镇党委政府还大力改善集镇面貌,兴建星级宾馆、商业街、商贸城等,促进集镇经济的繁荣,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努力缩小镇村差距,让更多的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也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戴南安居乐业。
解读:张郭和戴南,一个坚持以生态理念规划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先营造适宜的人居环境,以优势载体吸引项目资金的流入,做强了镇域经济;另一个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以工哺农,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从而人气更旺、财气更足。他们的发展都说明,环境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提升镇域经济竞争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感悟:乡镇是许多创业者发家的地方,然而乡镇的交通不便、生活设施配套质量不高、人居环境差、没有良好的娱乐休闲去处等等,使致富能人在农村挣钱、到城里花钱,甚至将产业往大城市转移,造成乡镇人气不旺、财气外流、后劲不足。这是我市一些经济较发达乡镇出现的新苗头。
越来越多的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已经意识到营造优美环境的重要性,这既是留住创业者的需要,也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在镇域经济新一轮追赶发展热潮中,我们既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也要生态良好、适宜人居;既要集镇的繁荣,也要乡村的和谐,真正建成一个不含水份、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