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中共高邮市委九届三次全会决议

2007-01-05 00:00:00    作者:文件    来源:今日高邮

中国共产党高邮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2007年1月4日中国共产党高邮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高邮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月4日在高邮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市委委员 33 人,候补委员 6 人;市纪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市委常委会主持。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扬州市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高邮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一致同意陈扬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题为《奋战三年再翻番,追赶跨越争进位,为建设全面小康的新高邮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和范天恩同志关于做好当前工作的讲话。
全会高度评价我市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市委常委会的工作。全会认为,市委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按照省、扬州市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开新局、求突破、谋发展,经济社会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各项工作创造了新业绩,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全会提出,我市“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工作目标是:奋战三年、经济翻番,逼近百强、全面小康,即到2009年,全部工业产值、规模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注册外资实际到账、新增民资注册资本等主要经济指标,在2006年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到2010年,高邮在全国县(市)综合实力排名中力争进入150名以内,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全会要求,2007年是我市“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奋进之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更好更快”发展主题,坚持追赶跨越发展,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走吸纳式与激活内生动力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开放创新为动力,继续做大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努力增加人民收入;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奋进之年取得新的更大的业绩。
全会明确,200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财政收入增长3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削减率分别达3.66%、2.88%。
全会指出,2007年要切实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尤其是要在新开工建设一批工业大项目上求突破;全面推进大招商招大商。二是大力推进园区建设。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建设;加快鸭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规划建设顺大光伏产业园;放大优势,打造特色乡镇工业集中区。三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务实推进全民创业,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四是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加快实施新一轮城建十大重点工程,扎实搞好“五城同创”工作,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继续大力发展建筑业,加快构建大交通体系。五是大力推进强镇建设。要实施乡镇经济三年翻番计划,加强镇村规划和发展板块经济,加强专业镇建设。六是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切实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坚持统筹协调,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平安高邮、法治高邮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会强调,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促进思想大解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促进能力大提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力量大凝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形象大提升。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夺取2007年工作的新胜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