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加快发展乡镇经济 大力推进农民增收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7-03-12 00:00:00    作者:赵德清 徐炜/文 陆学智/摄    来源:今日高邮

10日下午,我市召开新农村建设大会,总结回顾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采取更加得力、更加扎实、更加有效的措施,强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领导陈扬、范天恩、朱德辉、倪文才、殷兴盛、张安龙、黄为民、张秋红、钱峰、沈兴华、吴平权、王东升、徐永宝、钱富强、肖伯群、汤学仁出席会议,会议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杨学华主持。
市委书记陈扬在会上指出,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实施乡镇经济三年翻番计划,作出了推进强镇建设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抓强镇富民就是抓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把发展乡镇经济、致富农民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支撑,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更好更快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切实加快强镇富民步伐。要实现高邮的追赶跨越发展,重点和难点在乡镇,潜力和希望也在乡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强县必先强镇,富民必先富农民”的理念,下大气力发展壮大乡镇经济、村级经济,真正将致富农民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强镇富民的根本途径,在于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只有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切实提高农民富裕程度,才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进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大力发展乡镇经济,不断壮大镇级财政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才能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才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把我们党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
陈扬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新农村建设要牢固确立工业是农村经济主体的意识,切实把发展工业经济摆上新农村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经济效益,是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农业农村工作迫切需要突破的一个重大课题;整治农村环境,美化净化村容镇貌,改变农村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是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我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起步早、发展快,但不少合作经济组织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生产规模偏小、内部管理欠规范、利益机制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关键是乡村干部和基层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要努力学会合适的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陈扬强调,建设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则是福利和福祉所在,同时也对各级干部的发展观念、领导方法、工作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扬州市文件精神,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要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注重实效、搞好服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建设合力。各级党政组织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真抓实干,确保新农村建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加以推进。
市长范天恩要求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坚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多策并举,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要深化经营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三大合作”;要大力兴办农村实事,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他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历史任务,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重点,采取更加务实、更加有力、更加富有成效的新措施,确保不断取得新成果。
会议对2006年度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建设局、送桥镇、郭集镇大营村、车逻镇太丰村支书肖有明、甘垛镇柏林庄园张柏林等五个单位和个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