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6 00:00:00 作者:赵德清 吴慧梅 来源:今日高邮
24日下午,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及扬州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的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为高邮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市领导陈扬、范天恩、张安龙、黄为民、杨学华、张秋红、钱峰、沈兴华、谈铁人、尤泽勇、祝启贵、钱富强、夏元新、姚美学、赵谈理、肖伯群、王志强、汤学仁参加会议,会议由副市长王东升主持。
这次大会是在我市向“奋战三年、经济翻番,逼近百强、全面小康”目标奋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事关全局的重要会议。
市委书记陈扬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中央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是赢得区域竞争的关键抓手,是突破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我们必须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扬州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上来,切实把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务必抓出成效。
陈扬指出,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既要全面推进、整体提升,更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不断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高邮实际的科技创新之路。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创新之路,借力于外向化、国际化,把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要走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科技创新之路,着力引导重点企业特别是亿元以上企业谋划科技项目,针对产业链上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谋划项目,培粗壮大产业链条,推动规模企业和优势产业依靠科技创新迅速做大做强;鼓励中小企业与大集团、大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实现从跟踪模仿生产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尽快形成面广量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通过企业个体的成长和群体的壮大,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要走科技人才尽展所长的科技创新之路,在用产业集聚人才的同时,强调用人才振兴产业,把企业本土化和人才本土化结合起来,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用得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
陈扬强调,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创新体制、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合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制,切实把发展第一生产力摆上第一位置,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作用。要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搞好产学研结合,加强专利申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要把科技创业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园区的平台作用,多渠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加大政策激励,优化创业环境。要加强科技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要积极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崇尚创新、追求创新的社会氛围,使一切有利于高邮更好更快发展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支持、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能量得到释放。
市长范天恩作大会主题报告。他回顾总结了“十五”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他指出,实施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抓好创新载体,进一步加快园区建设与发展;整合科技资源,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安龙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授予马坤松等同志“高邮市科技功臣”称号的决定、市政府关于授予“直径210毫米太阳能级硅单晶棒”等14个项目2006年度高邮市科技进步奖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表彰2006年度“3+1”科技支持工程先进单位的决定。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分别上台领奖。市经贸局、人事局、菱塘回族乡、顺大半导体公司、双兔米业公司以及马坤松在会上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