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双十工程”还民“十大心愿”

2007-04-03 00:00:00    作者:陆业斌 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菱塘回族乡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无论与全国1200多个少数民族乡比,还是跟全市各乡镇比,菱塘回族乡富裕程度是名列前茅的。尽管菱塘“富名”在外,但乡党委政府在“率先达小康,建设新菱塘”的征程中,以群众满意为最高追求,对照小康社会具体指标排找差距,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村头农户,倾听群众呼声,了解他们的需求,收集他们的愿望。通过充分走访、座谈、调研,发现群众有十大心愿:即想致富、想平安、想健康、想和谐、想科技、想文化、想民主、想文明、想环境、想保障。围绕回汉群众十大心愿,他们今年计划投入3000多万元,兴办“十大”惠民实事和“十大建设”工程。
镜头:原菱塘乡政府所在地是集镇繁华地段,去年下半年乡政府搬迁至新的办公大楼,不少商家打起购买老政府地盘的主意,且出价很高。但乡党委政府没要这钱,反而又掏出80多万元在原址上建起条件较好的敬老院,首批20多位五保老人已经入住,今年计划再接住40位老人,使全乡五保老人全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背景:去年,菱塘回族乡实现经济总量30.4亿元,GDP7.1亿元、财政收入548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仅去年全乡农民在农行、信用社、邮政三家储蓄存款就达3亿多元。乡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大多数农民富起来了,但总有困难群体存在。为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指数,菱塘乡对五保老人全部实现集中供养;对失地农民分年龄段每年实施定补;按照不低于小康的收入标准,由乡工会牵头与企事业单位协商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要求所有企业为工人交纳养老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
理念:提高民生保障指数只是菱塘乡今年“十大惠民实事”之一。菱塘回族乡党委政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走和谐发展之路。2007年,他们紧扣回汉群众“十大心愿”,全力兴办“十大惠民实事”:即增加群众收入,提升小康指数;健全防范网络,提升平安指数;关注群众生活,提升健康指数;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幸福指数;强化科技致富,提升创新指数;丰富活动形式,提升文化指数;完善自治制度,提升民主指数;培育新型农民,提升文明指数;抓好环境整治,提升人居指数;坚持以民为本,提升保障指数。
乡党委书记薛清说,菱塘人的小康美景就是:“勤劳致富腰包足、个个手中有储蓄、家家都能住新屋、环境整洁有花木、道德文明知荣辱、民主法制常教育、村民邻里多和睦、生活安康都幸福”。
镜头:在菱塘集镇东南侧彩旗招展处,几辆筑路机正在作业。一条跨省通道邮天公路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建成通车。
背景:地处高邮西北角的菱塘是我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当地巧打民族牌,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促成邮天路立项,西止天高大桥,东连兴菱路、郭集邮仪路,按省二级路标准实施。邮天路建成后,菱塘的交通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南有扬菱、东有邮天,菱塘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理念: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工程投入大、任务繁、见效缓,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菱塘乡党委政府提出,为民办实事必须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干大事、干好事、干群众最满意事”的精神,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直至为民把事办好、把事办实、把事办成。
今年该乡强势推进“十大建设工程”:邮天路建设工程、双庆河改造装扮工程、古清真寺修建工程、镇区绿化亮化提升配套工程、垃圾处理场和生态污水处理场启动建设工程、商业北街和康居新苑扩建工程、兴菱路配套项目建设工程、工业集中区设施配套工程、村通组道路和社区巷道硬化建设工程、北大片土地复垦整理工程。他们抢抓省、市办理农村五件实事的政策机遇,不畏难,不怕苦,动脑筋想办法,快速、务实推进各项实事办理进程,为菱塘新一轮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镜头:三月,走进菱塘,集镇优美:小河水清、道路畅达、户宅整洁。高庙村等地方组织河塘清理,全村男女老少不顾寒冷,全力参与,共建美好家园。
背景:环境综合整治是惠民之举,然而由于涉及面广,造成的困难、矛盾也多,许多地方视之为硬骨头仗。去年菱塘乡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拆除镇区违章14处,整治三线乱拉乱挂280多处,新建标准化垃圾池220个、沼气池近100个,疏浚河道、清淤土方近10万方等,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没有发生一起因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而引发的群众刁难、阻工和上访事件。
理念:菱塘乡在实事办理的推进过程中,坚持做到“务实、务实、再务实,认真、认真、再认真,苛刻、苛刻、再苛刻”,始终把质量视为实事办理的“生命”,坚持“办一件事,像一件事,成一件事”,确保每一件实事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们对重大实事采取“事前初审、事中监审、事后终审”的“三审”制度,有效保证了实事的质量、降低了实施的造价、树立了整体形象。同时,在实事办理的过程中,还严格坚持招投标制度和资金使用监管制度,力求做到质优价廉,力求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凡为民办实事的支出,他们都设立专门账户,坚持专款专用,收支情况向乡人代会报告,平时接受乡人大、乡纪委、乡监察室和人民代表的监督,做到了让上级满意,让群众放心。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