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好一个幸福的大营村

2007-04-06 00:00:00    作者:丁小玲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小康是什么,幸福是什么?小康在哪里,幸福在哪里? 61岁的郭集镇大营村村民吴喜东用质朴的言语阐述了对小康和幸福的理解:水泥路通组通户,雨天不用走烂泥路;看不到一个闲人在家,村里的劳力大都在本地打工。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营村人,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

记者在大营村采访时,村民都坦言现在特别幸福,有关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2006年,全村实现经济总量3.58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53.78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8238元,成为我市唯一一个扬州市全面小康先行村和扬州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镜头一:走进大营村,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平坦而整洁,一株株生长旺盛的香樟树像卫士一样守候在道路两边;金黄的油菜花与翠绿的小麦苗渲染成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微风吹过,清新的香味沁人心脾;湛蓝的天空下,中心康居小区内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农家小院坐落其间,犹如世外桃源。陪同采访的镇干部指着远处的一片意杨林说,那里原是老圩埂,老庄台地,去年村里通过土地复垦将之改成了良田,20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意杨,一来改善了村里的环境,二来可增加经济收入。
镜头二:在大营村村支部会议室内,扬州市全面小康主要考核指标权重及标准挂在墙上,村支部书记赵国良告诉记者,上面涉及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劳动力就业率、农村安全水普及率、农户享有卫生厕所比重、农户室外道路硬质化比重等19项指标已全部达标。
镜头三:郭集镇的龙头企业――赛德公司坐落在大营村,村里150多名村民在赛德公司上班。“好事”的吴喜东老人去年挨家挨户统计得知, 150多名村民从赛德公司挣回48万。当记者问及老人为何做这个统计时,老人说,就想看看一个大企业到底能给当地的村民带来多大的实惠?据了解,大营村并不止赛德公司一家企业。截至2006年底,全村个私企业达16家,家庭工业户达33家,种养大户达57个,三产能人大户达145个。
心声:吴喜东现在飞花灯饰有限公司做杂工,一个月有500元的收入,空闲时还在村内做小工,一天20元。他告诉记者,大营村这几年的变化可大了,别的不说,就说道路吧。以前过年的时候,住在城里的亲戚很少到他家来拜年,主要嫌路不好走。今年过年,城里的外甥、外甥女开着轿车来给他拜年,还邀请他到城里住住,可他觉得就是大营村好。他乐呵呵地说:“我们这里环境好,污染少,我们吃着新鲜的蔬菜,喝着干净的自来水,就连厕所也和城里人用的一样,日子过得真幸福。”
曹国庆,55岁,在村里经营东星电器塑料包装厂。厂规模虽然不大,但一年也有几万元的纯收入,家里还种着6亩地。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日子过得甜甜美美,不愁吃不愁穿。他说,东星电器塑料包装厂原是村办企业,改制后他承包了企业,每年他都上交上万把块钱给村里,喝水不望掘井人啊!
通往大营村村部的水泥路旁,几个村民正在栽植树木。听说记者来采访,正在忙活的村民停下了手中的活围了上来,这个说村里环境好,那个说村里干部好;这个说村里企业多,那个说村里变化大……
的确,大营的“好”有目共睹。好,好在何处?好就好在环境。村支部书记赵国良告诉记者,几年来,村里投入了200多万元实施了河道、道路、村庄整治工程和康居示范工程。去年,按照“全面清、重点疏、逐步推、长效管”的原则,对村内大营河等主要河道及赵家塘等进行全面清淤、保洁;先后投入了63万多元建成了徐坝路、项目区连接路、油田李庄、吴咀、吴庄等路段的水泥路;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对村庄内无序、杂乱的猪圈、禽舍、附属用房、露天粪坑、草堆、建筑垃圾进行清除。村庄内垃圾实行组收集、村运转、镇处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新建三格式厕所300座,改建80余座。与此同时,中心康居小区规划已经出台,12家农户已经入住。
大营村优美的人居环境得到每一位村民的认可。在大营村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是“我们大营村民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亏了赵支书”。
面对村民的夸奖,赵国良谦虚表示只是为群众办了点实事。办实事,钱从哪里来?坚持富民优先,积极开拓能人经济、项目经济、资源经济和财源经济是大营村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壮大的法宝。一是围绕“能人”做文章,坚持鼓励、引导、服务能人办实业,坚持吸引外地能人到村投资,鼓励本村能人“凤还巢”。二是大营村农业项目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土地复垦项目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去年1000亩滩地开发利用喜获丰收,村民增收50余万元。三是紧紧抓住“国家级高邮鸭养殖示范基地”、“高邮有机生态观光示范带”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水禽业。2006年,全村高邮鸭、扬州鹅饲养量分别达到6万只、5万只,650亩罗氏沼虾亩收入过2500元。四是主动采取“对外争取、对内增创”的方式,多渠道壮大集体经济财力。
在1582名村民已经感觉幸福的今天,大营村又提出了2007年全村经济总量超5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60万元,群众人均纯收入9000元的奋斗目标。临行前,好客的村民对记者说:“明年,你再来的时候,我们大营肯定比现在还要美、还要好!”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