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17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朱玉霞 来源:今日高邮
市经纬纺织有限公司是改制后“生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市属企业。10年前的棉纺厂与10年后的经纬纺织职工人数一样多,但产值从过去的近8000万元扩大到去年底的4.2亿元,跻身我市亿企方阵,去年还跨入全国棉纺行业纳税百强。从国有集体企业脱胎而来、从竞争极为激烈的纺织行业脱颖而出,几度风雨、几多甘辛!然而董事长张贵南一直不好张扬、极为低调。近日,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他,采访中张贵南也是尽量避而不谈自己的创业艰辛、不言创业体会,他说得最多的是“转变观念、跟上形势”。
经纬纺织的前身――市棉纺厂创建于1985年,到1997年已经成为拥有1700人、年产值近8000万元的大企业。然而国有集体企业的人浮于事、计划经济时代的僵硬思维、对社会变革的不认同,严重影响了企业干群的斗志、动力和创造力。
张贵南从一名科班出身的大学生到车间主任、副厂长、总经理、董事长,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经验,能更清醒地看到观念僵化带来的弊端:一个人陷入思维定势,就会坐井观天、固步自封,最终会被社会淘汰;一个企业观念陈旧、墨守成规,最终行而不远。
“企业管理第一条,就是要适应时代、环境、市场、人的心理等变化,从变化中找出路”,张贵南说。这几年“经纬”在引导员工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张贵南几乎每会必讲,要求员工跳出合理不合理、平衡不平衡的思维窠臼,力戒条条框框,倡导创新求变、真抓实干;要胸有大局,关注形势,从微观到宏观的信息都要掌握研究,跟上时代步伐;没有适合所有企业的制胜宝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公司的体制、机制要因时、因势而变。去年以来,公司还组织技术骨干、中层以上干部等近百人报名参加“清华远程学堂”的学习培训,并广泛开展专题讨论。一个充满朝气与活力、善于学习与思考、满怀责任与进取意识的团队正在“经纬”形成。
棉纺行业的科技水平不尽如人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设备更新滞后,先进装备的比例仍然太小。张贵南上任后,大刀阔斧进行技术改造,特别是2000年以来,每年都进行大规模技改,总计投入超过1.5亿元,引进德国、意大利等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使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整个装备目前已达到国内中型纺织企业先进水平。公司拥有12万枚环纺锭、14套精梳机、20台自动络筒机、气流纺800头、捻线1万锭,可以生产精梳绵、普梳纯棉、精梳涤棉、普梳涤棉等四大系列百余个品种。
张贵南告诉记者,“经纬”没有主打产品,凡是有市场、产得出、销得出、有效益的产品就是“经纬”的目标产品。事实上,是大量中高档次设备的引进给了“经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生产有市场、有效益产品的底气。这既是“经纬”的经营策略,也是张贵南的高明之处。
今年纺织品的原料价格大幅上扬、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调整、人力资源严重短缺、行业过度竞争等新情况给步入发展快车道的“经纬”发展带来隐忧与危机。经纬人决心用科技提升市场竞争力。去年他们与扬州客商合作,兴办了亿泰纺织有限公司“竹纤维产品加工”项目(竹纤维是从竹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纤维材料,是继棉、麻、毛、丝之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纤维纺织品被誉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健康纺织品)。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张贵南表示,将在变化中找思路、谋出路、求生存,积极稳健地推进这一项目。
人物简历:1960年出生,江苏靖江人。1983年无锡轻工大学毕业后到棉纺厂工作,1990年任副厂长,1991年到1994年参加林邮丝织厂筹办,后重回棉纺厂任副厂长,1997年开始任厂长,2000年所在企业改制,现为市经纬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生信条:转变观念预示着企业的生机与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