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3 00:00:00 作者: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初,市助剂厂发生一起蒸馏釜冲料后爆炸事故,造成8人受伤,其中1人伤势较重。许多人都担心,此次事故后,助剂厂是否会一蹶不振?8月22日,记者来到市助剂厂,董事长秦国柳告诉记者:操作工人中午喝酒过量、上班开错阀门导致年初发生了那场事故,助剂厂的生产工艺、操作并没有问题。他们正化压力为动力,铆足一股劲,加快发展步伐,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销售4.5亿元,同比接近翻番增长。
助剂厂1986年创办,两三年后就过千万元大关,列入我市30家重点企业行列,今年又要冲刺5亿大关。时隔20年,当年30家重点企业沉沉浮浮,现仅金飞达与助剂厂发展壮大,并跨入亿元企业方阵。秦国柳说,助剂厂制胜法宝是:勇立潮头、开发新品。
“开国元勋级产品”荧光增白剂于1986年建厂时上马。当时国内没有企业生产这种化工产品,秦国柳从上海纺织局得知这一新产品的信息后,六赴上海,感动了一位年近六旬的化工专家。在专家帮助下,助剂厂很快研制出高档增白剂,迅速填补国内空白,并大量出口。后来助剂厂在这一产品基础上不断延伸创新,使老产品青春常在。直到今天,助剂厂仍然是全国惟一的国家定点生产荧光增白剂系列的企业,人民币上应用的防伪荧光涂料就由该厂供货!
秦国柳说,“我一直以来的办厂原则就是:瞄准国际市场,国内已有的坚决不生产,要做就做别人没做过的、做不了的产品。中国化工产品落后国际水平很多年,可以做的产品太多太多,何必相互仿冒相互压价。”
如果说增白剂和高档颜料的合成是助剂厂的第一和第二次飞跃,那么药物合成则是助剂厂第三次飞跃。药物合成具有技术性强、附加值高、投入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许多同行望而却步。秦国柳在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去年成功开发了新品“丙酸氟替卡松”。该产品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特效药,目前国际市场上只有德国葛兰素公司研制生产。助剂厂再次填补国内空白!
环保是化工企业的生命线工程,市助剂厂坐落在大运河边,秦国柳一直以来就高度重视环保问题。近年来,助剂厂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污染治理。他们是国内最早采用加氢还原工艺治理废气的化工企业,2000年即花50万美元从韩国引进先进设备对加氢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经过多年探索,目前助剂厂采用的树脂吸附技术,使污水治理能力和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去年以来,他们又投入上千万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加氢邻氨基苯酚等6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计划明年通过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实现节能和污染物减排目标。
如今,助剂厂有荧光增白剂、高档染料及医药中间体三大系列20多个产品,60%以上的产品都能替代进口、在国内独家生产,有的产品在国际上也仅一两家著名化工企业能生产。“如果社会对这个行业多一点了解、理解,让我放开手脚干,助剂厂一年何止几个亿的产值?”秦国柳欲言又止。
人物简历:1955年出生,1973年进入原湖滨农具厂,先后从事生产、销售工作,1986年租赁一家倒闭企业厂房上马化工项目,并一直稳步发展到今天,现为市助剂厂董事长。
人生信条:脚踏实地 科技兴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