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项目建设 打造高邮经济发展新平台
2007-09-30 00:00:00 作者:石伟宗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指出,要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在加快园区建设上求突破;要按照规划科学化、产业集聚化、资源节约化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园区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
和着市委、市政府嘹亮的新节拍,全市上下以火热的激情投身到园区项目建设的主战场,分享着一个个喜人成绩。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抓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奋战三年、经济翻番,逼近百强、全面小康”依靠的也正是一大批工业经济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
举全市之力,把开发区作为高邮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整个城市工业快速崛起的主抓手、主战场来抓
2006年9月2日,市委、市政府在市经济开发区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开发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把开发区作为高邮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整个城市工业快速崛起的主抓手、主战场来抓,使开发区真正成为高邮工业的新高地和城区的新形象。
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思路定下来之后,开发区的发展翻开新的一页。
2006年10月22日至23日,市委书记陈扬带领市招商局、开发区人员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以及江阴开发区,考察学习苏南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谋求加强南北园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时隔一年不到,2007年 7月25日下午,市委书记陈扬、市长范天恩又率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扬州经济开发区考察,要求学习借鉴扬州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新做法、新经验,加快高邮园区建设步伐。
外地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打开了眼界,也让我们获益匪浅。加快和推进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一系列大胆改革和创新随即轮番展开,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开发区领导班子,由市委副书记、市长范天恩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为民任党工委副书记,副市长汤学仁任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众多领导的强强联手为开发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行政推动力,而从去年9月开始推行的开发区双月督查会则成了解决问题的协调会,众多部门在现场为开发区解决各种发展中遭遇的困难和问题,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让开发区的发展如虎添翼。
开发区要发展壮大,招商引资十分重要,在成立了几个招商分局后,4月10至12日,首批职业招商人亮相经济开发区,这是我市招商队伍专业化、市场化的一次大胆探索。来自扬州城区的刘震自信地说:“我的理想就是做像无锡招商大使颜兵一样的职业招商人。”
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的发展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除了相关部门及时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外,全市金融部门也不遗余力支持开发区重点骨干企业的增容扩资。今年5月10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信用联社5家金融机构与开发区16家企业集中签订了贷款协议,24550万元的贷款为波司登、圣罗兰、蒙赛尔、宏远等重点骨干企业“增氧造血”。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开发区容貌大变,一条条园区大道整洁、宽阔,一排排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排列整齐,绿化、亮化设施配套完整,蒙赛尔服饰、美锋照明、凯帝木塑地板等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开发区,为开发区的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后劲。
按照规划科学化、产业积聚化、资源节约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园区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
今年7月13日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是一次推进大开发大发展的会议。在会议召开之前,与会人员利用一天时间到邗江和仪征两地学习考察,两地项目建设的大手笔和园区建设的大气魄让大家深受触动,大家也清醒地意识到,尽管我市园区项目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但重大项目的支撑拉动作用不够显著。
认清差距是为了正视自己。在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陈扬指出要按照规划科学化、产业积聚化、资源节约化的原则,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建设,不断增强园区对大项目的承载能力。
全市上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开发区在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明确了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鸭业园区抓住建设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实验区高邮水产水禽产业园的机遇,完善了鸭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规划;菱塘高科技产业园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已启动建设;各乡镇特色工业集中区与重点中心镇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了特色工业集中区的产业规划……秉承招大项目、好项目的宗旨,实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在高邮大地火热开展。
在今年2月2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面达小康建设表彰大会上,甘垛镇荣获“2006年度园区建设三等奖”和“2006年度重大项目三等奖”。这两个奖项的背后是甘垛狠抓园区建设的丰硕回报。今年,甘垛又投入1000万元,重点实施了园区四横七纵道路桥梁建设、水电配套设施建设、绿化亮化工程建设、园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不断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确保今年新入园企业10家以上,项目投资额超2亿元。
甘垛科学规划,加快推进园区建设仅是全市各乡镇打造承载重大项目落户平台的一个缩影。各乡镇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的手笔一个比一个大,天山镇今年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000万元,高邮镇今年投入1500万元,开发区园区基础设施投入5700万元……
数据最有说服力:今年1至8月份,全市已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6亿元,入园企业207家,入园项目投入43.4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72.8万平方米。开发区、鸭业园区和各乡镇工业集中区在多年大投入、大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建设水平、提升园区档次。不久前启动建设的菱塘光电科技园区,有望在未来的3至5年内成为聚集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三新”产业的高科技园区。
加快在手项目实施进度,加大项目包装力度,以狠抓有效投入为重点,合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不仅是经济工作的有效抓手,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助推器。市委、市政府分别将2006年和2007年定为 “项目建设突破年” 和“ 项目建设推进年”。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将重大项目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的信心和决心。全市上下围绕这一目标攻坚克难,扎实进取,项目建设“双百工程”计划实施进展顺利。1至8月份,全市新开工建设1000万元以上项目240个,项目总投资113.3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97个,亿元以上项目19个。目前,计划开工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86个,总投资44.8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
今年初,市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两办”下发了《关于印发2007年重大项目奖励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这两份文件尤其是《实施意见》对今年我市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措施以及组织领导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各地、各部门迅速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抓落实、抓到位、抓成效。市委市政府也多次召开重大项目推进会,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目前,全市在手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太阳能用超白玻璃、东元铜业、通威饲料、纳米胶体蓄电池、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和试运行;顺大破方切片扩产、顺大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美锋照明、华富纳米胶体蓄电池等重点工业项目年内即将建成投产;凯帝木塑、曙光500KV超高压电缆、送桥海绵钛、甘垛混凝土管桩等重点工业项目已有重大进展;国际华侨大酒店、人民医院病房楼等重大基础设施和三产项目年内有望基本完成,运河港口码头项目也在加快建设步伐,并在积极申报国家内河二类口岸。
各乡镇、各园区都在大力推进今年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自身的产业优势包装项目,围绕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包装项目,围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包装项目,围绕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包装项目,做好了明年项目储备,实现滚动发展。
随着项目建设步伐的加快,一批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已陆续建成投入试运行,并初步达产见效,部分重点项目的税源效应正逐步显现。天山单晶硅棒及切片生产项目预计到年底可形成1000吨单晶硅、6000万单晶硅片的生产能力,实现销售15亿元至18亿元,利税增幅可达200%以上;华盟电子正式达产后预计年销售可达2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