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建设新高邮的征程上高高飘扬
2007-10-15 00:00:00 作者:陈寨英 吴慧梅 来源:今日高邮
2007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市“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奋进之年。今年以来,高邮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的事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新闻回放:8月25日,高邮籍在沪务工人员沈厚平满载着“上海市劳模”、“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海市十佳知识型职工”、“上海市闸北区人大代表”等荣誉走进“周末课堂”,向家乡人民汇报在沪10年的奋斗历程,与家乡人民分享他成功的喜悦。此举将 “向沈厚平学习”活动推向新高潮,推进全市加快形成学习劳模、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向沈厚平学习”活动仅仅是市委市政府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缩影。“兴四干、治五庸”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大讨论、“秦邮文化讲坛”、“农家工程”、“百姓学堂”……一系列富有高邮特色的思想教育活动如一串串音符,奏响激越的前进之歌,激励着全市人民追赶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
理论武装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上接一版)2005年1月22日,我市正式启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日前市委又制定下发了《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施意见》,使党员长期受教育、让群众长久得实惠。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市各级党组织迅速展开学习,从而将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自觉以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引领高邮追赶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指导“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伟大实践。
新闻回放:为适应“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高邮”的发展要求,加大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市委选调了35名年轻干部在市级机关与乡镇和园区进行交流挂职锻炼,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经济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不断加强乡局级领导班子建设,使高邮的全面小康建设更具后劲,使中青年干部更能胜任高邮发展的历史重任。此项工作被扬州市委组织部评为“2006年度组织工作十大创新创优成果”第一名。
城乡双向交流挂职是高邮市委探索干部能力建设的一个新途径,既将城区年轻干部分派到乡镇、园区挂职上岗,又选调乡镇年轻干部到市直机关挂职,从而实现了城乡优势互补,提高了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市委常委会还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其中特别提到今后将把双向挂职交流作为一项制度,有计划地定期组织。
《关于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还明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大规模分层次分类培训,将政治理论培训作为首要任务,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培训和技能培训,推动知识升级;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和经济型人才选拔力度,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全面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今年上半年,我市以干部能力建设为重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了7名副局级干部。
为全面完成奋进之年的各项目标,市委坚持从抓发展的主战场上选拔干部,在园区和乡镇党政岗位上培养锻炼干部,通过抓发展、抓项目、抓难事、抓稳定来发现干部、检验干部,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能够构建和谐社会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真正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团结协调、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
数据显示:全市20个乡镇党委、281个行政村党组织、189个非公企业党组织、46个社区党组织现已有10个乡镇党委、97个行政村党组织、57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和9个社区党组织达到了“五好”目标,计划再经过2至3年的时间,全市80%的基层党组织达到“五好”标准,实现“党建工作先进市”的目标。
截至8月底,全市387家规模非公企业全部独立建立党组织,对于只有1至2名正式党员的非规模以上企业,按照“数量适度、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11个,从而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率达到100%。
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基本力量。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三级联创”统领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广泛开展以“五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的基层党组织争创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方面,我市在强化“双带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在农民经纪人、农民土专家、农村经营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力度,切实提高党员队伍“带头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把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经济能人、把村组干部培养成经济能人、把优秀经济能人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目前,全市281名村党组织书记,有致富实体或经营实体的207人,占73.7%;2279名村“两委”干部中,有致富实体或项目的1273人,占55.9%。而在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发展的401名党员中,“双带型”农村党员93名、新培养农村村组干部成为“双带”能人的67名、新培养经济能人成为村组干部的16名。
另一方面,我市建立和完善村干部保障机制,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市委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及时将优秀的村组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目前,全市已有5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公务员序列,有18名特别优秀的村组干部被推上了副镇级以上岗位。另外,在市级财政较紧的情况下,今年市乡两级财政已拿出120.3万元为村组干部解决养老保险,切实稳定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同时,我市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头戏”,及时将党的声音传到非公企业,保证非公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围绕“覆盖面、影响力、规范化”三大要求,我市制定并实施了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制度、非公企业党建活动日制度、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双报制、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定期通报制度等,强化非公企业党建各项制度的规范化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为切实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我市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将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作为重点培养,把吸收私营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向非公企业推荐、输送党员,先后三次举办了无职党员专场招聘会,共向非公企业推荐413名党员,切实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积极选派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500多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系员、联络员被派驻到企业谋划党建工作,现已有39个非公企业通过此方式实现独立组建党组织。
针对社区党建薄弱的情况,我市进一步整合资源,改变过去机关部门多头结对社区和社区重复结对机关部门的现象,整合调整后每个社区分别由5个机关部门单位进行结对,明确要求由5个部门单位和社区在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环境管理等方面实行一揽子结对共建。
新闻回放:7月3日,一场罕见的特大龙卷风袭击了我市湖西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哪里最危险,共产党员就出现在哪里。灾害发生后,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靠前指挥,采取得力措施,安抚死难者家庭,抢救受伤群众,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抢修严重损坏的电力、通信和广电设施,帮助广大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各园区、各乡镇,以及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哪里有需要,共产党员就到哪里。在灾害的最前沿,党旗在飘扬;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更可见共产党员忙碌的身影。
扬州升达集团是我市重点企业之一,董事长张椿年是名老党员,他想党员之所想,主动申请建立党支部,为公司党员安“家”落“户”。主管技术的党员副总经理马坤松带领青年党员技工,加班加点,不怕脏、苦、累,对电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节约制造成本100多万元。青年党员钟志良、王庆丰等人在企业党组织的支持下,刻苦攻关,先后研制、改进了十几种电器设备,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江苏富裕达粮食制品有限公司的鱼混料厂间气味大、温度高,女共产党员王亚军主动带头干。公司退城进园建设新厂区,共产党员雍本强不顾粉尘大、温度高,日夜吃住在工地现场,为公司直接节约成本近100万……谈起这批优秀党员,公司董事长蒋瑞林动情地说:“他们是全体干部职工的榜样,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更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
党旗,在建设新高邮的征程上高高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