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11 00:00:00 作者:林玉顷 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扣“建设新高邮,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抓城市建设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重视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市创建工作。
每年市人大常委会都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视察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听取有关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在人大的推动下,市政府连续规划实施七轮城建“十大工程”,共实施城建项目200多个,建成了一批提升品位、改善环境、造福百姓的代表性工程,如高邮中学、蝶园市民广场、海潮市民广场、运河二桥、海潮大桥、外环路、秦邮路、屏淮路,改造了文游路、海潮路,建成了行政中心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弘升大酒店、苏果超市、瑞和阳光城住宅小区、污水处理厂。
城市化的本质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思想,也是人大关注城市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推进城市建设工作时,建议市政府从全市经济最需要、人民群众最关切的事做起,把城市建设定位在为经济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条主线上,在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力求体现安民、惠民、为民的理念。近年来,市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城区文游路、海潮路、屏淮路进行综合改造,对文游南路、秦邮路、万金路实施全线改造,沿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时配套。为彰显高邮邮驿文化的特色,在文游南路设置了以环宇传书为主题的六组雕塑小品,并制作了历届邮文化节标志的景观灯,不仅提升了城区道路品位,而且展示了高邮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年,又采取BT模式,新建珠光路,并对文游北路进行了改造。同时,在办理今年人大代表提出的“重视城区后街后巷及老主干道两侧人行道硬化建设”的建议过程中,改造和修补了几十条后街后巷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为高邮的老百姓构造创业、安居的良好环境。
今年3月,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高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决议》和《关于〈高邮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我市城市发展的定位,塑造高邮的个性特征,构筑良好的城市形态和合理的空间结构,为提高区域竞争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