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人大代表继续审议“一会两院”报告

2007-12-28 00:00:00    作者:慧梅 玮玮 晓莉 杨星/文 学智/摄    来源:今日高邮

27日上午,参加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全体代表继续分组审议“一会两院”报告。市领导陈扬、范天恩、倪文才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了各代表组的讨论。

在市直四组代表讨论中,市委书记陈扬向代表们一一征询意见,详细了解市委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落实情况、乡村卫生站、室建设以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等。

陈扬指出,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是在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高邮圆满完成上一轮追赶发展目标、谋划新一轮追赶跨越发展,争取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审议中,与会代表一致赞成和拥护今后五年特别是2008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表现出了强烈的大局意识。

陈扬说,在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将未来五年的目标议得更明,措施议得更实;一定会及时把市人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全市人民的热情、斗志和聪明才智,投身到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高邮的建设中。

陈扬强调,城区经济要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今后我市将形成以城区经济为主导,以乡镇经济为侧翼的发展格局。开发区、城南新区更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一定要把经济高速发展牢固建立在项目支撑上,措施要富于创新,要把美好的目标与扎扎实实的工作结合起来,在2008年争取上一批项目,打造出特色产业,开发区要大力发展机电、电子电器、纺织服装等优势特色产业;城南新区要大力发展绿色五业加工、都市型产业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要优化软硬环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打造一流投资创业环境。

要始终不忘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继续大力发展教育、农村医疗事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等,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发展、感受到变化、感受到发展所带来的切身利益。

陈扬希望市人大代表要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反映上来,多给政府提出好的建议。同时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和人大代表间、人大代表与选民间的联系,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凝心聚力,共同推进高邮更好更快发展。

 

南片代表组正在讨论

        市长范天恩在参加八桥、汉留代表组讨论时说,过去五年,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十分关心和关注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特别为工业强市战略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后五年,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还将进一步强化对经济工作的监督,这必将对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范天恩说,面对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形势,我们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土地、融资等许多瓶颈问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难度加大。尽管如此,我市招商引资的要求不能低,要坚持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入户;我们项目建设的步伐不能慢,要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突破年为抓手,实施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重点项目。综观全市工业经济,曙光、顺大等一批本土企业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且比较稳定,值得我们精心培育。在现有基础上,这些本土企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突出企业招商,引导和鼓励重点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大集团、大企业挂钩联系,争取在骨干企业外资嫁接上有新突破。

讨论中,临泽代表组的人大代表们就工作报告中所涉及的信访、乡村教育、村组干部待遇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关于进一步提高村组干部待遇的问题,市政协主席倪文才说,基层农村干部承担着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责任很大、担子很重。针对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将会积极采取措施应对。随着高邮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地方财力逐渐的转好,相信这个问题也一定能圆满解决。代表姜义松提出,近年来,由于城乡差距、教育资源的差别等引发的“择校热”愈演愈烈,不少家长宁可花重金择校,也要让子女挤进重点学校,导致很多家庭不堪重负。针对这一问题,副市长乔国银认为,我市下一步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以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减少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界首组代表在审议时一致认为,近年来,两院围绕“创和谐、保稳定、促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法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多项指标不仅获得市级表彰,还荣获省级嘉奖,让老百姓十分满意。其中检察院报告还运用了一系列客观、实际的数字进行举例说明,法院报告则在进一步做好便民利民服务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基层的精神。他们希望今后两院在高质量、高效率办案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以适应我市快速发展的良好形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保驾护航”。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