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8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人民商城杯” 2007年度高邮市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评选
网上投票
十大新闻候选篇目
(以时间为序)
为更好展示2007年度我市小康社会建设的新进展、新业绩、新成就,大力弘扬全市各条战线在去年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以最新发展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激励全市上下更加积极投身新一轮追赶跨越发展大潮,为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新高邮作出新贡献。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信息中心、市广播电视局决定开展2007年度高邮市十大新闻、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经初步筛选,确定2007年度高邮市十大新闻候选篇目26件,2007年度高邮市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20名,具体如下:
1、1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开祝捷大会,庆祝曙光电缆公司2006年度迈过十亿大关,成为我市首家突破销售过十亿的“小巨人企业”。
2、2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二届“诗仙太白”杯形象歌曲音乐电视展播大赛中,市歌《高邮之歌》荣获城市类“最佳城市歌曲奖”。《高邮之歌》还获得了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
3、2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见》的2007年1号文件。《意见》对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社会救(援)助、住房供应、扶贫助学、农村扶贫工程等涉及民生的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推进以关注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4、3月18日,《百姓学堂》开讲。这是继我市现有文化品牌《周末课堂》和《秦邮文化讲坛》的补充和拓展,是以普通百姓为服务对象的文化服务平台。
5、3月24日下午,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号召全市上下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会上,马坤松等获得“高邮市科技功臣”称号,直径210毫米太阳能级硅单晶棒”等14个项目获得2006年度高邮市科技进步奖。
6、为怀念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逝世十周年,市委市政府举办了“永远的汪老”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包括:征稿活动、汪曾祺追思会、《您好,汪曾祺先生》新书首发式、汪曾祺电视专题片展播、汪曾祺水乡古街游、2007民间文化艺术周等系列纪念活动。5月16日,江苏省作家协会、我市市委市政府、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华文学选刊》杂志社还在邮举办了第三届汪曾祺文学奖颁奖晚会暨汪曾祺京剧沙家浜交响音乐会。
7、5月12日上午,秸秆气化发电产业化项目隆重开工。秸秆气化发电产业化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8、5月19日晚,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民政局、慈善总会承办,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广电中心协办的2007年度“携手慈善 共创和谐”“5·19”大型慈善电视直播晚会在市广电中心演播大厅激情上演。据统计,当晚演出共收到善款156.86万元。
9、我市2007年高考再创新高,本科进线总人数为1706人,增幅达50.4%,位列扬州市第三;本二万人口上线率达20.6,比去年增长6.9个万分点,位列扬州市第二,全面超额完成了扬州市下达的各项高考指标。
10、7月3日下午,湖西四乡镇遭特大龙卷风袭击,致5人死亡,18人受伤,共有2000多间房屋不同程度倒塌损坏,电力通讯设施受损严重。7月17日,省委书记李源潮来邮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察看灾后重建和高邮湖防汛抗洪工作。李源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快灾后重建工作,加快恢复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一定要让受灾严重群众有房住,一定要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一定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11、7月28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正式启动,从即日起城区无工作单位、无固定经济收入、男60周岁、女50周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城市低保人员、特困职工、已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症残疾人员;市区婴幼儿和在校(含各类学校、技校、农村在市区上学)的中、小学生;其他无工作单位,且未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市区居民将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2、8月21日,全境2.39公里,总投资2400万元的文游北路改造工程提前竣工;10月5日,2.9公里的珠光路南段建成,改建后的文游北路和新建的珠光路成为我市又一城市建设精品工程和邮城绿化、美化、亮化的“盆景”、“名片”。
13、9月3日上午,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新校落成,实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特殊命运的变迁。
14、2007年秋季,全市10.2万中小学生享受免费保“校险”,中小学生每名学生保费为3元,保额为30万元,每校累计赔付不得超过600万元。
15、积极推动“五城同创”工作。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通过开展 “社区艺术节”、“五城同创”知识大赛,编印《好雨无声 心灵有灯》书册等活动,加大创建力度,提升市民素质。9月20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还联合举办了公益广告大赛颁奖晚会暨《好雨无声 心灵有灯》首发式。
16、9月22日,我市在由中国社科院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研究所主办的“2007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发布暨第四届中国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跻身“双百强”行列,分别位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第80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96位。
17、市第三届运动会9月28日开幕,10月21日闭幕,共有3000多人参加12个大项、35个项次、249个小项比赛,金牌总数达351.5枚。
18、10月8日,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成立,为我市光电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19、10月18日至10月21日,第四届中国邮文化节成功举办。邮文化节期间,累计签约85个,总投资折合人民币38亿元;开工、竣工、投产项目达101个,总投资49.3 元。节日期间,举行了节旗传送、中华文献研究馆挂牌、“千人绘邮”、品牌论坛等多项活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陶思炎还为我市“中国民歌之乡”授牌。
20、10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市对振阳化工有限公司等9家违法违规的“小化工”企业予以彻底停产关闭。
21、12月7日,首批共有产权经济适用房钥匙和2007廉租房保障租赁补贴证书发放,我市基本实现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
22、12月19日,安大公路三垛至江都港区段通车,为我市又快又好发展系了上“ 金腰带”,季建业、王燕文、徐益民、陈扬等为通车剪彩。
23、12月21日,中共高邮市委九届五次全会胜利召开,作出了实施新一轮追赶跨越发展战略,描绘了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新蓝图。
24、12月24至28日,市十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市政协十一届第一次会议成功举行,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至12月16日,全市20个乡镇人大、政府换届选举圆满结束,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乡镇人大和政府领导班子。
25、新农村建设见实效。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8.2亿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3家,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35家,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14家,“四有”示范合作经济组织20家,辐射带动了全市50%以上的农户;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面积10.5万亩。农村“新五件实事”扎实推进,新增全面小康村50个,累计达75个。
26、2007年度我市财政总收入达17.43亿元,在2006年度13亿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突破,其中,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48亿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