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8 00:00:00 作者:杨星 来源:今日高邮
——扬州市人大代表高邮代表团赴广陵参观侧记
26日,由市委书记陈扬带队的扬州市人大代表高邮代表团赴扬州广陵区,考察古城保护和人文景点,观摩地方民俗文化。秀丽的扬城给人大代表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洋溢着浓厚人文气息的城市建设让代表们赞叹不已。
走在青砖黛瓦的“双东”历史街区,代表们感受着原汁原味的古街古巷、晚清民间建筑、兼具南北特色的园林名胜、展示城市变迁的古城遗址等民俗文化,仿佛走在一幅文韵生动的历史画卷里,无处不古,无处不文,无处不博大精深。
在扬州文化里小区的一个弄堂里,人大代表们看到三代同堂的张大爷和老伴正在屋里惬意地晒太阳。张大爷说,他们一家已经在这个房子里住了几十年,感谢政府出资对旧城进行改造,让文化里小区成了出了名的样板小区。青砖灰瓦的老民居里的抽水马桶、空调等现代化元素,把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设施完美结合,使经济发展与古城保护、旅游开发、人居环境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经过长达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古城街巷,处处皆是诗意、移步即美景。“作为大运河畔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高邮也应该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化建设的道路。”这是参观团成员考察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以前高邮的城市建设似乎在‘摊大饼’”,卢金贵代表似乎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是呀,一直以来往往是建设拉着规划走,城区要扩张了,就在周边割一块再做。缺少对城市建设走向的清醒认识,缺少以组团规划引领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吴国芳和沙军红几个代表表示充分肯定。一边是宜人宜居、亦古亦今的荣获联合国人居奖的扬州,一边是大运河畔七千年历史的古城高邮。代表们边走边思考,“高邮要建成怎样的城市?这座城市该重点发展哪里?定位于什么样的人群居住?现有重点产业与重点吸纳人群之间怎样进行有机互动?”大家都感觉到,准确的城市定位和大气魄、高起点的城市规划,是横在这座古老城市复兴面前必须跨越的鸿沟。高邮城市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新的历史转折点。
市委书记陈扬在考察中指出,发现特色、放大特色、彰显特色,是一个地区发展路径选择必须充分考量的重要内容。这在近几年扬州城市发展格局中显得尤为明显。扬州人用“护其貌、美其颜、保其韵、铸其魂”十二字诀,将文化传承贯穿成了一条主线,提出“生态优势是扬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中,使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势若水火”转变为水乳交融,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环境、人居协调发展的“三赢”之路。她无论是经济发展上,还是城市建设上,都充分发挥优势、放大优势,可以说是把自身特色发挥到了极致。
也正因为把准了城市特色、定准了城市定位,打造了宜居、宜旅游、宜商贸、宜发展的城市特质,他们才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反观高邮自身,城市特色也同样鲜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德辉说,高邮,全国惟一以“邮”命名的城市,拥有7000多年的龙虬庄文化、3000多年的邮驿文明,是全国文化先进市、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高邮还是江苏省惟一设立文物局的县市,现有“国保”2处、“省保”7处、“市保”62处,古建筑200多处,文物1700多件。此外还有处处散发着诱人神奇色彩的“秦邮八景”。正如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所称“文物古迹花千树,高邮独占一片红。”高邮如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进一步发现特色、放大特色、呈现特色,事关下一步能否继续保持竞争优势。说到这里,大家一致点头赞同。
周荣祥代表说,高邮的特色,浓缩成几个字,就是“水”、“古”、“绿”。特色的才是差别的,差别化的发展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下一步高邮城市建设,必须在彰显特色上做足文章。“例如在彰显‘水’特色上,盐河开发就可以大做文章,”曹叶林代表说,盐河是贯穿我市城区的重要河流之一, 目前,高邮正在加快盐河开发、打造魅力名片。最近,盐河景观带的规划业已出炉,本次规划范围北到高邮大桥,南到高邮船闸,全长6677米,通过对两岸用地功能的调整及环境整治,构筑与高邮城市特色相适应的“显古、露水、透绿、现蓝”的东方邮城滨水新景观,增强盐河两岸地区城市活力。“对呀!对呀!高邮应借此东风,倾力打造一座移步换景的水上城市,在城市设计的每个环节,都用心融入水元素。”喻义珠代表应和着。“不过,在盐河开发建设时,要加强对现有水系的保护,”高兴代表略加思索后提出,“首先要研究水系的控制与保护;其次要高起点规划,切忌仓促行事,谋定而后动,以高起点的规划指导建设,并相机而动。
就在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未来高邮的特色与魅力似乎越来越明晰,高邮的发展前景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