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一份漂亮、骄人的高考“成绩单”背后

2008-07-10 00:00:00    作者:管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是江苏首次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全市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漂亮、骄人的成绩单,也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赶超、整体推进、局部跨越”的目标。

继2005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突破1000人大关之后,经过几年的努力,今年本科整体进线人数突破2000人大关。为此,扬州市教育局向我市市委、市政府发来贺电。

本科上线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市本二上线1876人,还不包括高校体艺类单招的150多人,其中普通类本科进线1507人,比去年净增141人,增幅达10.3%,体艺类本科进线369人,比去年净增168人,增幅达83.6%。本科进线上升幅度列扬州市第二。普通类、体艺类第一阶段达工作线2514人。本科进线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8个百分点;全市万人口上线率高出全省5.9个万分点。体艺人才不断增长,艺术类的增幅达到80%以上,体育、音乐类实现了个位数的突破,分别达到29人、24人,飞行员录取人数再创新高。

又是一次成功的飞跃,又是一次梦想的升华。

回首过去的日日夜夜,邮城的教育工作者感慨万千,心如潮涌……

一个真正重视教育的党委、政府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之源

“几年前,高邮各学校校长的眼睛整天盯在钱上,忙教师工资的正常发放、忙学校债务化解,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而四处公关、奔走。现在,这些后顾之忧都消除了,我们一心一意抓学校管理、抓教学质量,高考成绩怎会不大提高呢!”界首中学校长张斌这样对记者说。

今昔对比的变化,教育人最大的感受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是高考突飞猛进、连创新高的根本动力。

数年前,高邮经济处于低谷,市委、市政府想重视教育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锅里没有,碗里又能有什么?老师们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拿到手的只有11个月的工资,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育经费不足,有的地方不得已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有的学校搞校中校、民办班,增加家长负担。一时间,有关此类的上访信件不断,网上“声讨”一片。

2005年,高邮经济跃上“百十”台阶后,市委、市政府对教育明显“偏心”。 

2006年以来,市委书记陈扬、市长范天恩每年都深入教育一线调研,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频率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来临,市委书记陈扬都从百忙中抽空, 看望慰问师生,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的身边,也将深深谢意传达给这些辛勤的“园丁”。每遇教育系统的喜事、大事,市领导都不忘亲赴现场祝贺鼓劲。市人大、市政协更是每年围绕教育工作实际进行专题审议、建言献策。

去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市委 、市政府再开先河,设立百万元教育奖励基金,对我市首批5名“名校长”和8名“名教师”进行了表彰。

从2007年开始,我市先后将农村教师的工资、地方岗位津贴、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上划到市财政统筹。仅此每年财政要增加支出2800万元以上。

从2007年春季开始,我市根据省、扬州市要求,对义务段学校学生先后实行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的政策,财政则按省定标准落实义务段学校公用经费。

为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历史问题,市委、市政府不畏艰难,开始实施职校中心、南海中学和实验小学“三校联动”工程。

这一系列举措使我市许多原本陷入财务困境的乡镇学校轻装上阵,步入了发展的春天。多年积累的矛盾一桩桩得到解决、一件件实事在落实,校长心定了,家长放心了,教师心动了。

一个求真务实、指挥有力的主管部门是教育振兴的主心骨

2007年高考历史科目一结束,许多同学兴奋不已,有3条大题目与我市最后一次模拟试卷基本吻合。有人介绍说,3条大题目可以将我市不少考生总成绩提高10多分,将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而这些莘莘学子命运的改变都得益于我市教育局从不做“指手划脚”的碍事“婆婆”,到为学校办实事、解难事的贴心“婆婆”的作风转变。市教育局局长许明说,教育系统的工作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凡事都能进一步,凡事都能深入一层”。

作为一个教育设施基础相对薄弱、师资力量不太雄厚的苏中县市,我市要在短时间内跻身教育强市之阵,让更多的孩子圆大学梦,只有根据实际走出一条适合当地的振兴教育之路。为此,市教育部门每年在高考目标的设定方面,都充分发挥目标的凝聚作用,既讲求科学合理,也讲求适度超越。在过程的监督实施方面,注重求真务实,坚持精细管理贯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在去年的高考祝捷座谈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2008冲刺本科进线2000大关,台下立时一片哗然。就在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无法逾越的目标时,市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根据各校的实际适时为师生们指明实现目标的梯度,即由基本目标向奋进目标迈进,再到突破目标的冲刺。

计划制定好了,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去实现它、超越它。漫长而又艰难的一年高三备考,市教育局领导干部与全市所有高三师生同甘苦、共进退。每月不固定时间,市教育局从领导干部到局教研室、中教科、督导室都要随时放下手中公务,深入所联系的学校课堂,听教师上课、看师生笔记,并主动与校长、老师交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工作、生活困难,用周到、贴心、细心的服务,鼓舞全体师生。

每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局里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校负责人、任课教师进行试卷评析、综合比对、归纳总结,为有进步的学校喝彩,为暂时失利的学校鼓劲。

由于高考的模式和命题思路都发生了变化,为了帮助老师学生们少走弯路、多找捷径,市教育部门从各校抽选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组成高三学科中心组,在辅考、助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年的2/3时间,中心组成员每人都“舍小家为学生”,将自己全部的精力用于在城乡各个学校巡视,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经验、信息优势,帮助各校各学科的老师集体备课,适当圈出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引导教师揣摩命题人意图、领悟新课标和考纲精髓,努力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使复习效益最大化。局教研员朱林根,去年母亲身患癌症,本应坐在病床前照顾亲人的他,硬是和同事坚持下乡巡视。当局领导间接询问此事时,朱林根只说:领导的事情太多,不想麻烦大家。是的,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支贴心、放心的主心骨,师生们有了不懈奋斗的目标,辛勤的教育人跨越了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高峰。2008年,我市的高考终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实现了当初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成功在苏中崛起!

一支能战斗、善谋略的教师队伍是谱写高考辉煌的生力军

展开今年的高考成绩单,不难发现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全市高中校校超目标,全线飘红。市教育局许明局长骄傲地说,能有这样的佳绩,是因为我们的高中校长班子个个强,带出了一支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

高邮中学,是我市高中学校的龙头老大。俗语说,“独木难成林”,一次次高考辉煌的抒写是该校全体教师团结协作、抱团作战的结果。在校长王俊坤的带领下,他们善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取长补短,向课堂要效率。每周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全体高三老师总是坐在一起,共同研究高考动向,落实教学计划,统一教学案,交流教学课件。课后,他们又对下周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难度、教学案编写、作业要求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坚持“低坡度、小步走、勤反馈、及时补、滚动递进”的教学策略,不求快,不求大,不求难,稳步推进,适时调整,整体提升。每一次“月考”、“周练”后,教师们都精心评讲,做到评学生所想,讲学生所需。就这样,凭借老师们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邮中在今年无一名往届生参考的情况下,创出了本科上线749人的好成绩。

第一中学,几年前曾是城区一所三星级高中,优秀生源偏少、教育质量无法上升曾是困扰该校的一大难题。校长郑广华自担任校长后,以超凡的领导力和科学的判断力,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创新,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优秀教师的奖励和激励政策等措施得力,让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们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比奉献、比成果、比佳绩,成了全校师生不断向上攀升的不绝动力。这样的奉献精神,也让该校的教育质量近几年连续大幅度提升,07年以来本科进线人数一直保持在500人以上。

界首中学,这个过去曾面临撤并的农村困难高中,在更换了领导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后,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注重复习过程的精细和扎实,实行试卷使用审核制度,不经剪辑过的试卷不使用,不经教师做过的试卷不给学生练,严格筛选高考资讯,教师占有多种资料,为学生精选一种。每次模拟考试,校长都亲自和每一位“临界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个别心理辅导,通过不懈的努力,该校终于走出“生源洼地”的阴影,创出了2008年农村高中本科进线人数最多的佳绩。

此外,还有着力把体艺生作为新的重要增长点的三垛中学、甸垛中学,发挥老教师优势的临泽中学,全身心关注学生成长的送桥中学……纷纷立足各自特色,发挥特长,均谱写了今年高考的新篇章。

2008,高邮高考再创辉煌,高邮教育人精神振奋,优秀学生外流数量明显减少,教育资源越来越趋于均衡,许明局长自信地说,高邮的教育基础打牢后,教育质量正逐年提高,教育事业正步入发展的良性循环,未来高邮教育将迎着朝阳大步迈进教育现代化。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