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2009-04-12 00:00:00    作者:刘春晓    来源:今日高 邮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不是无源之水。

1、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中有关发展论点的继承。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发表过许多论述,其中最重要的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观点。他曾经谈到“统筹兼顾,各得其所。这是我们历来的方针”,“这里所说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六亿人口的统筹兼顾。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六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在建国初期发表的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强调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十大关系,就是要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吸取了这一论点,提出了“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中有关发展论点的继承。在邓小平理论中,字里行间都凸显出发展的主题,在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就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邓小平理论中最经典的“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阐述与科学发展观所说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更是异曲同工,“第一要义是发展”与“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一种直接的继承关系。

3、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科学发展论点的继承。在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中,对科学发展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且具有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明显特色,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正是在这些论述提出的基础上,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为科学发展观,而十七大进而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由此而论,科学发展观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指导方针,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实践中应运而生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和实践依据,对于我们运用联系的观点,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正确处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发展是第一要义的理解。胡锦涛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讲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发展的局面。”现代发展理论认为,发展是社会、经济、政治三者相互联系的进步过程,而“增长”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增长要求回答“有多少”,发展则既要回答“有多少”,还要回答“有多好”。20世纪50年代后,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没有给人们带来所期望的福祉,相反却出现了高增长下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们称之为“有增长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由此联想到,科学发展观提出第一要义是发展,而不是增长,是十分睿智的创举,对我们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事业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正确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我们建设“两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胡锦涛曾经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谈到“从制定九五计划时提出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们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坦率地说,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果不抓紧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一个问题是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第二个问题是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如果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资源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那样,我们不仅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历史、向子孙后代交代。”这方面,感受较深的是,2007年,太湖爆发蓝藻事件,有资料批露,说太湖周边有300多个重度污染的企业,每天向太湖倾泻大量的污水,从而导致发生蓝藻水污染事件。“物质条件的天堂,生活环境的地狱”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发展目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树立和增强执政为民的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过去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依靠人民夺取了政权,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也是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的。无论在什么时期,我们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也无论在什么时期,我们都必须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作为领导干部,在作决策、出政策的时候,要从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切实把握好以人为本的核心,履行好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

第三、对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组织工作一些新认识。

组织部门服务科学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本地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1、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要在配好班子上下功夫。领导班子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班子配备上,注重选拔贯彻科学发展有方法、推动科学发展有办法的优秀干部担任主要领导,选准配强领导班子成员。注重各级干部间交流,加大上下级机关之间、乡镇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合理流动。通过建立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领导班子和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干部选任机制,真正重用那些谋划发展有思路、推动发展有办法、领导发展有成效的优秀干部。

2、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要在建强堡垒上求突破。基层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力量。科学发展所有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去贯彻、去落实、去推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要适应科学发展要求,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宽基层党建工作领域、扩大党的覆盖面、把党组织向产业链延伸、向各类新经济组织延伸。

3、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要在聚集人才上谋创新。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把人才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大引进力度,把人才吸引到科学发展上来。要充分发挥人才政策的杠杆作用,千方百计为人才引进和发挥作用营造宽松的环境,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环境、最大的诚意聚集最广泛的人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留住最需要的人才,为科学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