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8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 邮
四月高邮天,桃红柳绿,生机盎然。四月的高邮经济,春色满园,增势强劲,特别是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为主的“三新”产业,成为引领高邮经济平稳增长、科学发展的生力军。
据统计,去年我市实现工业总产值587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三新”产业实现产出39.3亿元,同比增长190%。今年1至3月份,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8.9%,增速在扬州各县市中处于前列,其中 “三新”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其中光伏产业实现产值6.68亿元,同比增长86.6%。
顺大,高邮和扬州光伏产业的重要源头和“火车头”
顺大的成长之路是高邮乃至扬州工业的一个传奇,是“三新”产业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标杆。
2003年底,原来从事传统箱包鞋生产的民营企业家倪云达踏进光伏产业,创办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5年多时间,一个气势磅礴的“顺大帝国”茁壮成长,顺大半导体、顺兴光电、顺大光伏科技……去年在邮实现开票销售29亿元。
金融危机之下,不少企业限产停产,而顺大新春以来一直加班加点生产,计划今年目标至少40亿元。目前,新一轮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40多台多晶硅铸锭炉已经订货,太阳能玻璃项目近期投产,今年还将新上200台拉晶炉和56台破方切片机……
顺大的创业传奇激励和启发着高邮越来越多的企业加盟光伏大军,目前已注册与光伏产业相关的企业超过50家,其中规模以上光伏企业近20家。2008年光伏产业规模产值达30.7亿元,同比增长219%,占全市工业8.9%。除顺大半导体公司外,顺兴光电、腾大光电、华尔光伏等迅速进入我市工业企业前50强。“天山镇已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光伏生产基地,光伏产业短短几年造就了几十个千万富翁。”一位本地企业家感慨万分地说。
顺大不仅在高邮快速开启光伏产业新天地,也成为扬州光伏产业的重要源头和火车头。落户扬州开发区的顺大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出9个9以上的高纯度多晶硅,打破国际垄断,打通产业链,吸引了无锡尚德、河北晶澳等多家业界巨头来扬投资。在国际市场多晶硅价格大幅跳水的形势下,扬州顺大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100亿元、利税20亿元,分别是上年的4倍和7倍。
高邮市委市政府正满怀信心地计划将光伏产业打造成我市第一大主导产业:201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7%;202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2%。
“三新”产业照亮高邮工业希望之路、信心之旅
“传统企业辛辛苦苦几十年,不抵人家老倪干一年”。顺大的创业传奇让高邮市委市政府和企业界初步领略了“三新产业”的魅力“蓝海”,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三新”产业,或用“三新”嫁接传统产业,在金融危机中点燃“高邮希望”,倍增“高邮信心”。
在新能源领域,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切片→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封装件,再到石墨材料→石英坩埚→特种玻璃等节点完整、配套齐备的产业链。腾大、中泰、民生、华尔、宏光、星火、天元等破方切片企业也陆续投产,波司登、华富、红旗等一批“实力派”本土传统企业正在调整内部结构介入光伏产业。除光伏太阳能开发外,华富公司还研究开发出新型高效无镉动力铅酸电池、纳米聚合物太阳能储能蓄电池等储能新产品,正干劲十足地计划今年冲刺10亿大关。界首镇林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秸秆发电项目成功点火,从事液压机械生产的朝阳公司介入生物质发电能项目……
高邮是“中国路灯制造基地”,近年我市已经从单纯的灯杆、灯头加工制造发展到新型电光源的生产制造,中兴无极灯进入批量生产,声光器材厂、宝尔特钢杆有限公司、兴泰钢杆照明器材有限公司、平安数字光电有限公司、金源灯饰有限公司在风光互补灯具、LED灯具开发方面均有了初步的尝试。
在新材料领域,宏远公司引进韩国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自主独创出特高压电极箔的制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为轨道交通、新能源发展提供重要产品支撑。华美丙纶公司拥有国内惟一的转杯纺生产丙纶发明技术,生产的“超细旦丙纶纤维”等新材料可用于汽车内部装饰的织造布,填补国内空白,生产订单已排至年底,城南经济新区借此规划打造一个年产出数百亿元的新型纺织材料产业链,目前正积极展开相关节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苏源公司正计划开发碳纤维电缆,卫星卷材激光防伪降焦水松纸项目正在扩大生产,亿泰竹纤维项目已经竣工投产……
“三新”崛起,一扫金融危机阴霾。今年一季度,全市50强企业中,顺大半导体、华富能源、腾大光电、顺兴光电、赛德电气、朝阳液压、华尔光伏等24家重点企业产销增幅超过30%,其中12家企业增幅超过50%。企业自营出口一季度同比增长4.1%,顺大公司预计今年出口突破15亿元,金飞达公司与美国、德国等已签下8000万元的订单……
“三新”引领高邮工业从传统向新型现代化精彩嬗变
“三新”产业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生态环保、成长性好为主要特征,极大地推进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
近年来,我市共有238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聘请科技人才605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54人(包括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的科研人员),其中博士15人,硕士53人。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86个,全市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是“三新”企业建设。
危机之下,客商投资相对进入一个低潮,而“三新”产业为我市招商引资打开一个新空间。我市有关部门积极谋划包装了独立光伏系统、多晶硅铸锭、太阳能并网发电站、超低温抗扭曲风力发电电缆、丙纶环保水处理滤芯、高效节能灯等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成为新形势下我市招商引资行动指南、项目建设的新战场,预计仅今年“烟花三月”期间,我市将有2亿元的风能太阳能储能设备、3亿元的多晶硅铸锭及切片、1000万美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亿元的太阳能路灯等10多个“三新”项目签约开工。
“三新”照亮高邮科学发展之路,成为我市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跳板”和“撑竿”。许多外地来邮参观的客人由衷地称赞:“高邮产业结构调整走在许多县市前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三新”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推手”作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春日高邮,暖意融融。
3月18至19日,市委书记陈扬带领40多家骨干企业负责人赴南京5所知名高等院校寻求技术、寻求成果、寻求人才,积极拓展产学研合作之路,及时了解院所最新科技成果,帮助我市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3月20日,我市第一家公共服务平台——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邮办事处正式建立,将切实降低我市电线电缆企业的检测成本,为企业提供及时便捷的技术服务。
4月2日,我市及时组织了“银企对接”活动,全市121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签订了18.6亿元的贷款合同。
今年“烟花三月”期间,我市将组织百名专家学者高邮行,组织企业与院校参加科技创新产业推介会、科技成果展暨洽谈会,再掀校企“联姻”新高潮。
“三新”产业是高邮经济的新特色、新亮点和未来重要增长极。近年来,高邮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快光伏产业园建设的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支持三新产业及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特别是《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引导“三新”产业及水电路等生产要素向三大园区集中,促进集聚集约发展,成为我市产业空间布局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一个个战略思路和科学决策,助推高邮“三新”产业全面进入加速发展期,为“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强素质”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