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王荣平来邮调研

2009-05-08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文/摄    来源:今日高 邮

在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即将转入第二阶段之际,扬州市委副书记王荣平7日来邮调研,他要求要更加扎实地开展“三问三求”活动,问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加深入开展,达到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的目的。扬州市副市长、高邮市委书记陈扬以及我市领导张秋红、钱峰、刘春晓参加活动。

7日上午,王荣平轻车简从,来到我市龙虬镇走门串户,走村访企,重点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时,王荣平指出,当前,基层发展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归根结底是发展中的问题。要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吸引各类资本集聚和落户。要着力培养既能带头致富又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型村干部,更多关注经济薄弱村的发展,更多地关心村干部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干部的基本生活保障。王荣平要求,市县两级机关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围绕保民生、保稳定方面的重点问题,走进基层,深入群众,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三问三求”活动。

7日下午,王荣平在邮召开座谈会,听取了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汇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春晓汇报了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情况。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于今年3月初全面启动,紧扣“抓住新机遇、树立新标杆、实现新跨越”的主题,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机融合,与深化干部队伍能力作风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强化组织、迅速启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推进;注重领导带头、示范引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效果;注重突出主题、三问于民,逐步理清高邮科学发展思路;注重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重方式创新、灵活安排,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注重活化载体、讲究实效,力争办成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陈扬在座谈会上指出,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提高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把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使未来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高邮实际,同时使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更加协调,真正使发展的成果惠及老百姓;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紧密结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并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扶贫帮扶等使基层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王荣平对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高邮市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省、扬州市委的统一安排,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来抓,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同时结合高邮实际,推出了一批特色活动和特色载体,成效明显。 他指出,高邮在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高起点谋划,提出了新的追赶标杆;谋划了集中开发的体制和机制,要在这个方面创造经验,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在推动科技创新、城乡统筹、为民办实事、保障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王荣平指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全过程中,要更加深入扎实开展 “三问三求”活动,做到问实情、出实招、求实效。要坚持理论学习贯穿始终,以理论学习再深化推动思想认识再统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与思相互促进、知与行高度统一,不断巩固和深化科学发展共识。要敞开大门抓学习,依靠群众抓实践,更加深入扎实地开展“三问三求”。要怀着诚心,带着诚意,通过多种形式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基层群众关心的问题。

王荣平要求,要着力推动学习实践成果转化,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努力形成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问”和“求”是手段和过程,整改落实、解决问题、形成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是最终目的。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集中到谋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课题上来,集中到化解各种危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实际工作上来,集中到加快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道路上来。王荣平希望我市牢牢把握县级层面的特点和本地实际,落实规定动作,创新特色实践,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新成效,创造科学发展的新业绩。

座谈会上,市发改委、民政局汇报了本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成果。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