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2 00:00:00 作者:姚静 文/摄 来源:今日高 邮
临近夏收时节,记者在马棚镇石桥村看见,水汪汪的田间,几十名头戴草帽、脚穿及膝套鞋的忙碌身影弯着腰,怀里捧着一盆绿油油的水稻苗,由南往北深一脚浅一脚慢慢移动着,瞬间,一株株水稻连成一条条笔直的线一一排开……这是马棚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进行5000亩绿色有机稻栽培中的一个场景。据了解,马棚5000亩有机稻栽培将分三年实施,今年计划栽植近500亩。
“有机稻的种植比一般水稻要早上一个月,我们5月21日就开始提前栽秧,且全部用蚕豆做基肥,绝不施一丁点化肥。最近,我们正忙着采购稻鸭共作的鸭苗呢。”马棚镇副镇长郭从云边说边指给记者看。
提到今年即将种植到位的500亩有机稻,郭从云自豪地说,“5000亩纯天然绿色有机稻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占马棚镇2.2万亩农田的四分之一,在高邮也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绿色规模农业!”他告诉记者,500亩生态创建,镇政府没有出一分钱,完全依靠吸收工商资本注入,这在马棚镇的农业发展史上可是新突破。
“500亩招标方案刚一出台,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兴趣。合作伙伴中既有我市的企业大户波司登,有镇上的民营老板,有城里的个体经营户,甚至还有我们的村干部。依靠这些工商资本的注入,镇上、承包户、当地农户可谓三赢。”
在钱厦村田头,记者刚好遇见村支书郭志儒,他笑呵呵地说,高效农业落户,村干部必须先行示范。村里包括自己在内的三名村干部共租了127亩地,每亩500元,一亩地的投入差不多1300元左右,一亩地的稻米收成约在500斤左右,按如今的市价,一亩地的利润可达六、七百元。有了村干部的示范和实际效益,向村里推广就容易了。
尽管烈日当空,但丝毫不影响田间的农妇们干活的热情。
农民张大爷看见记者手举相机,顾不上休息,挑起一担秧苗就跑到田头,回头朝记者大呼:“帮我多拍几张,高效农业我们都积极支持呢。”一句话逗得大家都咧开嘴大笑。“我们早上6点多就开始啦,要到晚上7点多才收工。”“你们是不是都把田给租出去啦?”“租了租了,现在反倒闲在家里没事做了。”“租出去不吃亏,每天还能多赚60元呢。”石桥村三队今年58岁的黄怡珠说:“租出去我们倒省心省事了,收、播时打打工,还能多赚几百元呢。”
郭从云介绍说,镇上现在种植的有机稻品种是南粳四十二,这种水稻生育期长,米质好,产量高,每斤市场价格要比一般水稻高出2倍以上,每亩田的效益也要多出近千元。“以高效规模农业打造优良生态基础,用招标的形式,集体运作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一家一户小作坊式小打小闹,而且统一发展,便于管理,利于扩大。”郭从云认为,通过第一年500亩的种植,接下来肯定会吸引更多工商资本的注入,到秋播时,种植面积将会逐步扩大到1500亩,计划明年再流转2000亩土地,将高效农业规模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