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3 00:00:00 作者:殷朝刚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 邮
——我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昆山考察侧记
5月26日至27日,扬州市副市长、高邮市委书记陈扬率我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闵行区和苏州昆山考察、学习,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加强与先进地区交流、努力承载先进地区产业转移,促高邮又好又快发展。在考察学习过程中,两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高水平的开发园区建设、奋发进取的拼搏精神、改革创新的发展机制、和谐宜人的人居环境,使代表团成员耳目一新,两地科学发展的实践给我市党政代表团成员以许多的触动和启发。
经济活力来自创新能力
在闵行区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考察时,园区负责人介绍,上海紫竹科学园区由闵行区人民政府、紫江集团、上海联和投资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六家股东单位共同投资组建。园区由大学园区、研发基地和浦江森林半岛三部分组成。目前,累计入驻园区企业288家(其中外资企业75家);外资投资总额超35亿美元;吸引内资注册资本40亿元。除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雅马哈等多家大型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或总部外,还引进了组织工程、动物医学等多个国家级研究中心及中国一航集团上海研发中心、中航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和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等。
昆山高新区发展实力列省级经济开发区榜首,其中产业集聚度列第一,超越了一批“国字号”的开发区,目前已集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外资项目,注册资本超60亿美元,是江苏集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园区,已规划和形成了清华科技园、民营科技园、美国工业村、商贸物流园、现代产业服务园、农业生技园等六大特色园区,每个特色园区都具备不同的功能,构成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对昆山高新区的定位有这样一段诠释:昆山高新区不是“几个萝卜头”简单相加,而是在产业、功能上实现错位互补发展,成为一个散发无限活力的全新整体。
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汤学仁在考察学习中有感而发地说:一个地方的经济活力来自这块土地孕育的创新能力。开发区作为高邮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将全方位提高创新能力、承载能力和发展能力,在做好现有的机械制造、电子电气、医药化工等支柱产业科技创新同时,积极培育太阳能光伏、LED、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以大型钢构件项目为重点,全力促成日资工业园、均英精密机械、亿利通精密机械、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等一批亿元项目开工建设,全方位提升开发区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全力迎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
城南经济新区党工委书记潘建奇说:城南经济新区将充分发挥大项目和特色项目的载体功能,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并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园、物流商务休闲功能区、轻工产业集聚区等“三大板块”进行招商引资,提升产业集聚竞争力、内部发展支撑力、产业升级爆发力及项目落户承载力。
菱塘光电产业园管委会主任万兆良说,通过考察学习,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菱塘光电产业园正处在建设之中,如何围绕园区新的定位和要求,快速建成园区大道,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是园区建设的当务之急。湖西四乡镇的党委负责人也表示,在培育壮大现有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将积极呼应融入菱塘光电产业园的建设,合力把光电产业园打造成扬州乃至全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
汤庄、甘垛、汉留、临泽等乡镇的党委负责人一致表示,加快实施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势在必行,大力推动产业向“三区两园”集中,加快东部工业园、北部工业园规划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大项目和特色项目的载体功能。
内资外资共生共荣
张雪纯曾任昆山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他介绍说,昆山经济是三个“一头独大”:一是外资一头独大;二是产业结构中制造业一头独大;三是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一头独大,这三个“一头独大”,从某种程度上显现出昆山经济的结构缺陷。昆山人理智而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潜在的危机。他们率先提出了外向配套协作的发展思路,更加注重内地民营企业的招商,不断完善IT产业的配套能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在外向带动战略中实现的内资外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鲜活样本。
据介绍,目前整个昆山高新区共有7800多家民营企业与昆山全市5500多家外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配套协作发展格局,而且随着外向配套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配套重点也由一般产业逐步向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高新产业转移,从外围加工向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转移。被誉为昆山“民企摇蓝”的民营科技工业园聚集了来自浙、沪、粤等18个省市的700多家企业,形成了精密机械及模具、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等四大产业。外企落户带来了民企大发展,民企的配套发展反过来促进了产业集群植根于当地,实现了高新区内700多家外企和7800家民企的共生共荣。同时,也使昆山民营企业实现了“我为外企配套”到“外企为我配套”的转型提升。
对此,市招商局局长张峰深有感触,他说,内资和外资利用像两驾马车拉动着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市的外资利用压力空前,如何实现外资利用“过半”目标?只有合力对在手外资项目逐一排队分析,排定到账时间表,明确跟踪服务人,千方百计促进已签项目早注册,已注册项目早到账。同时大力提高招商活动的组织程度,不断拓展项目源、信息源、客商源。
市经贸局局长杨向东说,要实现内外资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就要围绕六大主导产业进行招商,使内资蓬勃发展,外资生根开花。
市发改委主任赵广华认为,我市要打造50亿级和百亿级产业集群,登上工业经济800亿的发展台阶,在培植壮大现有企业的同时,只有围绕产业走招商引资之路,让内资和外资在融合中产生裂变。
贴身服务谋求增值效益
在昆山考察学习,大家都深深地感受到,在昆山当干部不容易。昆山的干部每天都在迎考,国内外客商考他们,老百姓考他们,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也在考他们。在昆山,亲商、安商、富商不光喊在嘴上,“不能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
据介绍,昆山市政府设在昆山台协大楼的一间办公室叫“马上办”,从办厂选址、电力供应到客商孩子上学实行一揽子解决。市政府成为帮助企业转型升级“背后的推手”。
在金融风暴欲来之时,昆山率先推出一系列扶持企业的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28条政策》,同时还相继推出“解决问题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行政服务收费零增长”等系列举措。在解决部分台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时,昆山市财政注资2亿元成立非赢利性担保机构,增加16亿元贷款规模。今年一季度,昆山开发区累计减免各类行政收费1314万元,缓收756万元,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昆山出口加工区,以前企业每送一批货都要报一次关,现在可以分批发货、集中报关,一年可为企业节省7200万元的报关费。
在说到优化发展环境时,我市党政代表团的很多成员都认为,高邮虽然不能同昆山一样拿出一定的财力支持企业,但我们可以借鉴昆山一些做法。认真组织好“服务企业优质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意识。各部门要从各自职能出发,通过制订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各类经贸信息的发布,指导企业,引导投向,切实为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搞好服务。要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出口退税、技改设备投资退税和各项政策补贴、科技创新基金和技改基金、信贷支持等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同时,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台个性化的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好企业市场开拓、劳动用工、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为企业办实事”工程,整体提升服务企业的系统性、有序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坚决清理整顿对企业的各种检查、评比、收费、罚款,严肃查处违反优化投资软环境各项规定的人和事,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小气候”。
短短的两天考察学习,发人深省、令人振奋,使人警醒,催人奋进。对照先进,排找差距,明确新标杆,实现新跨越,我们怎么办?扬州市副市长、高邮市委书记陈扬明确指出,我市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敢想、敢作、敢闯,以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的理念,持续进行创业、创新、创优,把下一步发展的思路、目标、措施谋划得更好、更符合高邮实际,努力推进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追赶跨越发展。
当前,闵行、昆山两地正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产业转移力度,这为我市带来了承载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的机遇。尽管我市的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结构、自主创新、外向型经济等与两地相比有较大差距,但我们也有自身优势,在学习借鉴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高邮之路”,是这次考察学习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