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08 00:00:00 作者:姚静 文/摄 来源:今日高 邮
5日上午,艳阳高照,在菱塘乡政府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了该乡夏桥村的向阳河畔。未见鹅影,先闻鹅声。顺着鹅声过去,一排鹅舍映入眼帘,鹅声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这里就是富春园土地股份合作社种草养鹅科技示范园。在示范园,记者见到了年过半百的养鹅大户何同英。
“鹅是菱塘的宝,远近闻名。2008年建富春园土地股份合作社种草养鹅科技示范园以来,现在周边已经有40多农户加入了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一起种草养肉鹅。”何同英向记者介绍了富春园土地股份合作社种草养鹅科技示范园的情况。
顺着第一间鹅舍走过去,记者发现第一间养的都是刚孵出不久的小鹅,金黄色、毛绒绒的,煞是可爱。何同英说,这些小鹅刚买回十多天,买回来时必须全部放在温床里养,温度得调节好,一开始要调到32度,随后逐天降温。说着,何同英指了指和炕坊仅一墙之隔的小房间,里面搁着两张床。
“小鹅回来的时候我们就得24小时照看,比照顾小孩还累呢,水、饲料一样都不能断,特别是天冷的时候,小鹅喜欢扎堆挤在一起,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很多小鹅被踩伤、压伤,我们就不能睡觉了,日日夜夜看着,得一直到十多天后鹅全部下地。”说着,何同英又为这群小鹅添了一些小鹅饲料和青草。
在第二间鹅舍,记者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已披上雪白羽毛的鹅。何同英告诉记者,这些还都是中鹅,都是长有两斤多重后从小鹅舍那边移过来的,再大就要跟小鹅抢食了,会伤着小鹅。第三间才是大鹅。几块平摊在地面上的大塑料布上面,鹅群正吃着玉米、大麦和稻子碾碎的混合饲料。“我们的鹅个个都是精心饲养的,白天放出鹅舍让它们自由活动,光鱼池面积就有70亩,牧草种植面积950亩,运动场嬉水池有3000平方米,晚上才赶回鹅舍,成长期还要打5次防疫针,像小鹅疫苗,禽流感疫苗什么的。”何同英乐呵呵地跟记者介绍着。
正说着,示范园里一辆载着几十只大鹅的三轮摩托车呼的一声向村头驶去,何同英说,这是镇上饭店打电话来订购的。“那一只鹅要卖多少钱呢?”“今年市价普遍低,每斤在5元左右,一只鹅差不多40元的样子。” “那销路怎么样?”“现在我们一般都是供应给镇上及周边地区的饭店,还有一些摊贩,近期我们正积极筹办鹅制品加工企业,以形成扬州鹅良种繁育、苗鹅养殖、成鹅销售加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争取更广阔的销路,提升种草养鹅的市场竞争力。”“一年收入不少啊!”“平均一只鹅80天要吃25斤饲料,一年示范园大概养三万只鹅,全部成本将近20多万。”记者替他粗粗算了笔账, 3万只鹅每年毛利润就有120万元,这样一来,一年净赚个百十万不成问题。
何同英指着北面说:“那边100间新鹅舍就要投入使用了,今年我们计划养鹅达8万只,明年还将争取突破15万只,带动周边更多的农民加入我们的合作社,享受股份分红。”
富春园土地股份合作社种草养鹅科技示范园之所以倍受重视,还因为它带动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记者得知,入股的农户,一起种草、养鱼、养鹅,每年也能赚个万把块钱。何同英说,示范园里打工的都是本地农民,以年老体弱、身患残疾的农民居多,为乡政府减轻负担同时,也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政府对我们不薄啊,前前后后投资了近50万元,为我们新修了一条水泥路,新挖了一条水泥沟,为我们更好地发展产业做了不少实在事”。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菱塘回族乡规模示范园有两三个,以产业化经营模式提升竞争力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走高效农业致富路的必经途径。记者相信,走高效农业致富路,菱塘人的明天一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