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0 00:00:00 作者:孙晓宝 韩粉琴 郭玉梅 杨星 来源:今日高 邮
编者按 7月9日,省委书记梁保华视察我市菱塘回族乡,对菱塘回族乡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概括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活安康、环境优美”。菱塘如今已成为我市首批两家“全面小康乡镇”之一。 市委九届八次全会已经作出“抓住新机遇、树立新标杆、实现新跨越”的战略部署,“乡镇学菱塘、全面达小康”的学习决定也已发出。学菱塘,学什么?怎么学?本报特推出“全面小康看菱塘”系列报道,从发展经济、民族团结、关注民生等方面,全面解读小康菱塘的发展路径、发展经验,为全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新高邮鼓劲加油。
——“全面小康看菱塘”系列报道之一
驱车进入菱塘,远远地就跃入眼帘、吸引眼球的是湖西最新地标性建筑——114米高的曙光公司超高压电缆立塔。曙光公司危中奋进,今年计划产销突破20亿元,为自己树起了一支新标杆,也激励着菱塘其他众多企业危中寻机、逆势而上,谋求新跨越。
“菱塘经济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的支撑,特别是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引领回乡人走上幸福、富裕路”,日前,我们专程在该乡采访,回族乡党委书记薛清如是说。
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叫响“电缆之乡”地域特色品牌
菱塘地处邮城边缘和苏皖两省交界处,三面环湖、一侧临山,没有任何交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菱塘工业与其他乡镇一样,小规模、低档次、无重点。
1985年,郑连元等几个热血青年怀揣拼凑的8000元,借村里倒闭棒冰厂的几间破厂房开始创办曙光电缆厂。一班人厂当家办 ,呕心沥血,不断进行技改投入、新品开发,到2006年,曙光率先突破10亿大关,坐上高邮工业的头把交椅。
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让偏居一隅的菱塘人开了眼界,原来电线电缆虽然是配套产品,但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市场空间巨大。一任又一任的菱塘党政领导矢志认准“一根线”做文章。
上世纪90年代初期,菱塘电缆产业经历了“低潮”,社会上流传“光明不明了、红旗不飘了、长城要倒了”等流言飞语(分别指光明电缆公司、红旗电缆公司、江苏长城电缆厂)。为此,乡党委政府大胆进行企业改制,激活企业内在动力,一批企业重新步入了加快发展、提升发展的快车道。
菱塘不把企业当作政府的“提款机”,竭泽而渔,而是多理解多呵护、活水养鱼。近年,菱塘出台了一系列重奖企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对工业经济分别设立了发展速度奖、首超亿元鼓励奖、首次成为成长型企业鼓励奖、首次进入列统企业鼓励奖、技术改造奖、品牌建设奖、引进外资奖等等,谁发展快就奖励谁,谁投入大效益好就奖励谁。 2006年度,曙光公司产销在全市率先突破10亿元,按照年初既定的激励政策,乡财政一次性发放奖金200万元。
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缆及配套企业落户菱塘,菱塘现已拥有80多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和配套企业,正组织企业积极申报“中国电线电缆特色产业基地”,准备再扛一块“国字号”的牌子回来。同时,招商引资不再成为党委政府的烦心事,今年上半年该乡就已完成全年民资利用任务,现在全力组织外资突破。
培大育强龙头企业,做活特色产业的“棋眼”
曾经有人拿菱塘与其他乡镇比,也许菱塘的特色产业规模还没有人家大,但菱塘拥有其他乡镇所没有的“大而强”的龙头企业——曙光。
曙光的营销员们出门底气十足,因为全国6000多家电缆企业中仅三家有500KV超高压电缆的生产能力,曙光就是其中的一家,500KV超高压电缆成为曙光的新名片。
从土设备手工作坊到35KV、110KV再到500KV生产线,曙光在每个关键时间节点上都牢牢抢占行业制高点,设备不断更新,产品档次迅速提升,人才队伍得到有效锻炼,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特别是总投入8 亿多元的500KV超高压电缆项目,主要设备分别从德国、芬兰、美国、瑞士等国家引进,代表了当今世界超高压电缆制造和检测设备的先进水平,让曙光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曙光公司董事长郑连元更是菱塘工业界德高望重、令人信服的“老大哥”。 他以开阔的胸襟和更高的眼界,让出低端市场,给后来者创造进入机会,用科技创新开拓高端市场,引领产业升级。他宽厚仁义,身为菱塘商会名誉会长的他经常组织会员聚会,交流信息,资源共享,引导大家抱团创业。他爱家乡,曾经有人高薪邀请郑连元到大城市创业,有投资商希望曙光跳出菱塘再发展,郑连元向来都是十分坚定地说:“菱塘是我的根,在菱塘投资合作是底线,离开这一点,一切免谈!
在我市许多企业家眼中,曙光是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体的菱塘工业“长子”。有了曙光,大家就有学做企业的榜样;有了曙光,就有了追赶超越的目标;有了曙光,就有做大做强的动力;有了曙光,就有了战胜金融危机的“主心骨”;有了曙光,就会不断有电线电缆企业向菱塘集聚。
科技创新找准定位,错位竞争抱团创业
地处偏僻乡村,要技术没技术,要人才少人才,要资金缺资金?菱塘人在多年摸索中找到一条捷径——与科研院所攀亲结缘,用科技接长“短腿”:光明电缆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发船用电缆新产品,坐上了全国船缆行业第二把“交椅”。红旗电缆公司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同研制开发自控温加热电缆,与中国矿大合作共同研究信号电缆抗衰减的课题。江苏长城电缆公司与扬州大学电气研究所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污水处理用防腐电缆……
仅“十五”期间,菱塘乡被省以上科技部门列项的科技项目达71个,其中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7个,火炬项目16个,高新技术产品17个;获得扶持资金近千万元,在扬州市乡镇中名列前茅;全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50多项,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
科技创新推动了菱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0年前,菱塘的工业以每年1至2亿元的幅度增长;近年,则以每年5亿、8亿、10亿元的幅度加速增长。
科技创新也让各企业在市场细分中找准定位,上引下联,左伸右引,光明的船缆、红旗的矿缆、亚光的影视电缆、长城的污水处理用防腐电缆……菱塘特种电线电缆遍地开花。
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产业集群内的企业相互摩擦小、合作多、凝聚力强,抱团创业氛围浓厚。光明公司近年订单充足,部分营销员擅自将一些小订单送到外地厂去做,公司老总杨福贵知道后,坚决“不允许“,来不及做的订单尽量安排给本乡企业外协加工。曙光厂上新项目资金缺口大,光明、红旗等企业主动为其担保。红旗厂安装大型设备需要大型叉车,曙光不要任何使用费很快将叉车派过来……
创新思维,激活更多富民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的延伸拉动作用着实不可小瞧。”菱塘乡分管农业的一位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菱塘电线电缆业的发展,带来了绕电缆线的电缆盘需求量的扩大。菱塘乡连续九年开展“绿色银行大行动”,全乡种植意杨150万株。双方需求的衔接,催生出24家木制电缆盘加工厂,为数百名农户增加收入创造了条件。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一个电线电缆产业撑起菱塘工业的85%的天下,事实让菱塘人对发展特色产业“着迷”。
今年5月,菱塘大张旗鼓地举办首届江苏省菱塘清真老鹅节,广邀嘉宾来乡观鹅、赏鹅、赛鹅、品鹅,创新鹅业经济发展新路径,实现鹅业产加销大发展,促进清真食品品牌大提升。如今,活动后续效应正逐步显现,徐庆山是菱塘集镇上一位自产自销盐水鹅的摊主,在老鹅节品鹅大赛中一举获得金奖后,徐家盐水鹅卖疯了,几乎每天中午11点不到就卖脱货了,经常有外地人慕名来买他的盐水鹅。菱塘目前有4个养鹅园区、三家养鹅产销合作社、4家鹅制品加工企业和近百家盐水鹅饭店和摊点,大家都在琢磨着借老鹅节东风让菱塘鹅“飞”得更高更远。
在电线电缆业的带动下,菱塘服装玩具、精细化工、节能灯具、光伏等特色产业逐渐形成,全乡共有企业260多家,吸纳就业5000多人,农民工年均工资1.5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