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7 00:00:00 作者:董其岚 薛崇庆 陆业斌 文/摄 来源:今日高 邮
11日下午,记者来到临泽镇东荡村采访,发现村民正都围绕着芡实忙活,采摘、剥壳、摊晒……村党支部书记陆学中高兴地介绍说:“今年芡实种植又是个丰收年,种植的农户个个喜笑颜开。”
芡实是水生蔬菜的一种,芡实仁俗称“鸡头米”,营养价值高,可生食或煮食,亦可入药,有健脾、益肾、涩精之功效。芡实的叶柄、花梗亦可供食用,是受市场欢迎的时鲜蔬菜。芡实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东荡村地势比较低洼,地面真高只有1.2米。过去,村境内沟渠、河道里有野生芡实,村民也有采食的习惯,但并未挖掘其真正的经济价值。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村民王桂立于2004年率先连片试种植了44亩,效益不错。对此,村里进行了大力宣传,把种植芡实作为农业结构调整、致富村民的重要载体,强势推进。2005年,全村芡实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2007年超过300多亩,2008年达到500多亩。
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三水两有机”和“三带四区五园”高效农业发展战略,去冬今春以来,临泽镇全面启动芡实示范园建设工作,成立了 东荡芡实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富民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全村共流转土地1598亩,涉及410家农户。同时,投入65万元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沟渠水系,完成圩堤土方工程,建设道路桥梁,进行电力架线。目前,东荡1000亩核心区基本建成,芡实已进入大面积采摘期。
记者在核心区现场看到,村民们身穿皮衣,手戴塑料手套,拿着网兜,三五成群地在芡实田里一株一株采摘着球状的芡实果实。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眼下已是芡实第三交采摘了,三次采摘上市销售亩毛收入在700元左右,到10月份芡实下市,还有六次采摘,预计今年种植效益好于去年。
东荡村村部,记者看到家前屋后堆满了芡实果壳,晒满了雪白如玉的“鸡头米”。村支书陆学中手抓一把“鸡头米”对记者说:“别看这些‘鸡头米’只有黄豆大,但它的身价却不菲,目前市场价格60多元一斤。今年每亩芡实要生产60斤左右的‘鸡头米’,扣除种植成本,亩纯效益在3000元左右。”
经过今年的探索种植,东荡村民种植芡实的积极性高涨,到目前已有125户参加村里的芡实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种植面积堪称我市第一村。村民们在种植芡实的同时,还积极探索立体种养模式,有的村民在芡实田里漂鱼花,有的村民套养泥鳅、黑鱼,均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采访结束时,陆学中感慨地说:“任何一个种养品种,刚开始推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要靠正确引导,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下一步,村里将进一步放大芡实种植效益好的优势,让更多村民主动参与进来,共同致富。同时,带动周边的村组,把高邮市临泽芡实种植示范园规模做大,使‘鸡头米’成为高邮又一特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