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科技创新慨而慷

2009-09-30 00:00:00    作者:杨星    来源:今日高 邮

—— “巨变60年”之科技篇

翻开高邮60年来的科技发展史,每一页都是城市发展壮丽篇章的组成部分。60年,高邮用开放创新之“笔”,在科技创新的画卷上绘出多彩的线条,为全市经济社会注入发展的引擎。忆60年辉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

科技兴农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初期,处于里下河腹地的高邮,到处是一片水汪汪的老沤田,收成要靠老天帮忙,遇到旱涝灾害,甚至绝收。作为农业大县的高邮,科技研究几乎一片空白。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后,科技界迎来了春天。高邮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也从计划委员会的下属单位科技组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不过那个时期的科技工作,重点也就围绕农业方面展开。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大力科学制种。据老干部吴寿瑛回忆,那时各乡镇竞相进行杂交稻和扬麦系统繁殖制种工程。为了培育适合本地的杂交水稻组合,他先后六年三次参加县育种队,分别奔赴福建、广东、海南等地试验育种工作,并获得成功。水稻单产一下子从600至700斤提高到了千斤,同时还积极推广扬麦系列,小麦单产也提高到了八、九百斤,不少农户还超过了千斤。 另外,高邮的养殖业也因“高邮鲫”而名扬里下河地区。

连续多年实施农业科技计划项目。 我市共建13个超高产示范样板方,10个万亩示范区,45万亩辐射区,我市作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的示范区,积极推广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提高了科技进步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份额,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的顺利实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05年现场考核中,经专家测产,三垛镇春生村常优1号精确定量栽培超高产攻关试验方亩产804.8公斤,名列江苏省前列。“十五”期间,我市被省科技厅表彰为国家粮食丰产工程江苏水稻项目区先进市。组织实施富裕达公司“罗氏沼虾无公害饲料”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双兔公司“优良食味高产水稻新品种选育”、高邮鸭集团“高邮鸭高产配套系选育”、菱塘乡“新农村建设集成示范”等省农业支撑项目,壮大了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提升了全市水产、家禽、稻米等农业支柱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为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科技强企振兴工业

上世纪90年代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大会,提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会后,市科技局于当年有了第一批科技“三项”经费,虽然与2009年的500万元相比,9万元的经费不足挂齿,但在当时,经费的设立对科技工作的推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横泾镇过滤机厂率先跨出家门,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啤酒过滤装置,从农具小作坊一下子衍变成为生产成套整机设备的高技术含量的工厂,其年产值也随着科技实力一路飙升至3千万元。从此,高邮企业争相跻身与科研院所合作的产学研发展行列。建国60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嫁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产值迅猛增长,年均增幅45%,高新技术产品集群初步显现。目前全市现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81个,覆盖了除箱包鞋、服装外的所有工业行业,已形成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动工具、电线电缆等高新技术产品集群。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5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头羊、生力军。去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已达28%,高出江苏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随着国家以及我省对科技型创新基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的设置,企业自主创新的力度也越来越大。1984年,张椿年任市元件六厂厂长后,围绕产品大力进行技术开发,聘请国家级电子研究员带头搞研发,先后研制出高科技含量的纯交流腐蚀技术等,使生成箔达到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同时填补国内空白。升达公司也因低压电极箔项目获得了全市首个成果转化资金。多年来,通过外向联合,不断提高自主科技研发能力,升达集团从一个只有10多万元固定资产、年销售80万元的小作坊“蜕变”成固定资产过亿的企业集团,跻身“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稳坐全国低压电极箔生产的“第一把交椅”。

我市的电线电缆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名、特、新、优”特色和较大规模,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全行业全面推行科技创新,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了一批科研开发机构,行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各企业坚持以新品开发、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为切入口,逐步形成了光纤电缆、橡套电缆、电力电缆、船用特种电缆、计算机电缆、矿用防爆电缆、铁路信号电缆、油矿探测电缆、消防电缆、高压交联电缆等20多个高端系列,产品覆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并出口国外。

行驶在邮天路上,越过状元沟大桥,远远望见曙光电缆厂500KV超高压电缆立塔屹立在“电缆之乡”的上空,巍峨而壮观。曙光电缆厂不仅是高邮电线电缆行业的璀璨“明珠”,更是高邮电线电缆产业从低端向高端迈进的代表。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奥运场有着赛德人的一份功劳,他们为奥运直供电厂——太阳宫燃气热电厂及周边80多座变电站提供了总货值约5000万元的控制电缆。更令人欣喜的是,我市江苏华能电缆公司制造的控制电缆和计算机电缆成功助“神七”飞天,并且从“神一”到“神七”都有华能电缆的身影。

据统计,全市共有电线电缆生产企业100家,企业总资产3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6亿元,职工8800人,专业技术人员700人,2007年全行业完成产值42亿元,利税3.51亿元。

打造创新型城市

2002年以来,我市每年拿出200万元实施“3+1”科技支持工程,以奖代投,推动企业引进新项目、开发新产品、转化新成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奖励383个项目,有力地促进了科技项目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企业承担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能力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全市共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59项,获批341项,获批数列扬州市第一,项目覆盖了省各类计划门类。与此同时,我市每年培育10个重点科技示范项目,实行近身指导,加强贴身服务,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带动产业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围绕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我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宏远公司低压电极箔、顺大公司多晶硅、双兔公司米乳和米糠营养素、浩明公司高效节能灯管自动化生产线、天歌公司扬州鹅成功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得7800万元无偿资助,列扬州第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市追赶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活力和源泉,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2007年3月24日,我市隆重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一五”科技工作总体目标。2007年5月9日,市科技创业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改写了我市科技孵化器零的历史。为加快创业中心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高邮市科技创业中心优惠政策》《高邮市科技创业孵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入驻项目实行“税收返还、房租减免、资金扶持、项目申报”等优惠措施。设立了“高邮市科技创新种子基金”,从去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进入种子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滚动使用,在政策和资金上同时支持入驻创业中心孵化的高新技术项目。现已有金石科技、京钥电子、奥尚新材料、捷玛特新光源等11家科技成长型企业注册入驻孵化器,另有市内外10多个科技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现有24家省、扬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有9家技术中心在电线电缆行业,其中,曙光是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华能、赛德、广源、光明、亚光、长城、华润、红旗是扬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行业近年来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已培育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49个。省星火龙头企业2家,星火计划项目37项,火炬计划项目35项,总投资达6.4亿元,项目达产后可新增规模12.37亿元。共转化科技成果46项,通过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了一批“拳头”产品和重点企业。

时至今日,我市已初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一方面,通过帮助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积极向上争取科技资金扶持。2005年以来,我市向上申报的项目呈现出数量多、门类全和质态好的特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无偿资金9930万元。政府科技经费投入逐年加大,市科技三项经费从2007年的260万元,提高到今年的400万元,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2007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年销售额的5%以上。全社会科技投入逐年加大,2007年全市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2%。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