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科学发展――生态高邮满眼春

2009-11-27 00:00:00    作者:彭咏 周燕 朝刚    来源:今日高 邮

20日,记者在市环保局采访时了解到一组数据:全市GDP在保持20%增长的情况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0%;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30多家,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腾出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建成环境优美乡镇1个,4个通过验收,在扬州市名列前茅;造纸黑液塘朱家塘、南角塘污水治理工程已经结束,薛南黑液塘废水年底可处理完毕……这些数据看似很平常,但对于一个“环保欠账”相对较多的县级市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谈何容易!

科学规划 生态空间布局新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是优化资源配置、规划产业布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按照《高邮市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和《高邮生态市建设规划》的要求,根据各乡镇、园区不同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科学规划全市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把全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引向优先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对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实施生态功能的保护,对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和东部工业园区、北部工业园区等优先和重点开发区域,加强区域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的评价,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加快产业集聚。

高邮湖湿地、绿洋湖自然保护区、东湖湿地森林公园、京杭大运河等是上天赐予高邮的“天然氧吧”。为切实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我市对这些“绿肺”区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旅游业为主,其缓冲区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无污染的工业,其核心区禁止一切开发与建设,以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生态功能。与此同时,在全市乡镇、园区加快构建“沿路、滨水、环城”的城镇绿色空间,推进沿路、沿河等生态林网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复合型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

“腾笼换鸟”   产业结构更优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减少污染、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双赢”之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绝不以牺牲环境换取眼前的发展,而是着眼长远的持续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招商方式也由原来的全面招商转向绿色招商,优先引进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规划、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培植“三新”产业,切实从项目源头控制新的污染产业。据了解,仅今年我市就一票否决十多个有污染的项目落户,引进“三新”产业项目30多个。与此同时,我市还淘汰技术水平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30多家,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我市是农业大市,如何摆脱传统的种养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为此,我市以现代高效规模农业园区为载体,以绿色生态技术为支撑,全面推广生态型种养模式,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污染综合治理,同进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生态化转型,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产品应运而生,有力地彰显了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据统计,目前我市各乡镇都建成了高效规模农业园区,拥有国家、省、扬州级绿色食品驰名、著名、知名品牌200多个,同时我市先后建成了一批集休闲、娱乐、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生态示范工程。

综合整治   “绿色家园”景怡人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全面小康高邮的一项硬性指标,如何使城乡变为“绿色家园”?我市始终把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等创建作为生态市建设的细胞工程,积极推广以生态净化技术为主,投资小、见效快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目前全市已建成6套日处理3000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4座垃圾中转站;全市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菱塘),4个通过验收(周巷、天山、卸甲、车逻),在扬州地区名列前茅;建成省及扬州市级生态村56个、绿色机关19个、绿色学校71所、绿色企业11家、绿色商店(宾馆)9家、绿色社区7个。

黑液塘、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断面水质达标治理是国家、省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项目,为加快重点工程的治污进度,我市投入巨资对造纸黑液塘朱家塘、南角塘污水进行全面治理,日前已治理结束,薛南黑液塘30万方的废水已治理27万方,今年年底可处理完毕,结在高邮人心里的这块“心病”终于得以根治。至10月份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断面水质达标率达70%以上,基本达到治理标准。

海潮污水处理厂作为我市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标志工程,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9月通过省验收,建成污水提升泵站4座、截污管网41.1公里,日处理污水近2.5万吨,二期主体工程今年8月开工建设,已完成8公里主干管网建设,明年3月可投入试运行。市经济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高邮镇工业集中区支线管网建设及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正加快实施。占地80多亩的朱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一期主体工程去年已竣工并投入运行,累计处理垃圾4万多吨。

我市还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建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为载体,通过目标分解、落实责任、现场推进、典型示范、以奖代补、督查考评等方式,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今年,全市累计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14830座,新增“三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246个,完成河塘清淤633万方,新增农村造林面积5.52万亩,全市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全覆盖的乡镇近10个,227个行政村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占总数的72%,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我市还深入开展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对全市18个日供水能力500吨以上的地表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以保障城乡居民喝上干净、卫生、放心的自来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