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3 00:00:00 作者:殷朝刚 陈荣 彭咏 来源:今日高 邮
2009年11月22日下午4时38分,这一时刻将永远被高邮人所铭记。随着周巷薛南黑液塘最后一立方米污水被处理干净,总面积达944亩、存放量为110万立方米的造纸黑液塘治理工程彻底告捷,遗留在高邮人心中26年的一颗“毒瘤”终被切除。当年的造纸厂副厂长、如今的“高邮市遗留造纸废液氧化塘治理工程”项目部主任陈海平如释负重,他说:“心头之痛终于化解,当年的‘制污者’、今日的治污人再也不要瞪大眼睛担心黑液塘决堤出事了!”
从1983年到1999年底,高邮造纸厂先后租用龙虬镇南角村、朱家村和周巷镇薛南村等3处荡滩贮存造纸黑液。仅仅依靠自然氧化来处理高浓度造纸黑液的路始终没有走通,加上水乡水网密布,降水量高于蒸发量,使得“黑液塘”面积越来越大,10多年积存下来,面积已达944亩、黑液存量有110万立方米,随手扔下一块泥土,塘里腾起水花的颜色与酱油一样。
1999年底,因污染严重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忍痛关闭了当时的利税大户高邮造纸厂,但“黑液塘”却无法消除。每年梅雨季节,“黑液塘”周围群众夜不能寐,就怕“黑龙”窜出。2002年国家启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由于“黑液塘”位于南水北调的两条“清水走廊”京杭大运河和三阳河之间,它便成为一颗埋藏在“清水走廊”中的“生态炸弹”,让人寝食难安。
“勒紧裤带也要切除这个毒瘤”。2002年,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黑液塘”治理领导小组,经过无数次研究、试验、论证,一度采用“自然蒸发浓缩法”来治理,但治理周期长、进度慢、效果不明显。后又多次邀请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以及环境工程公司进行多种治理方法试验、比选、论证,最终确定采用絮凝沉淀法治理,但这个治理方案要数千万的投资,这对于财力并不宽裕的高邮来说绝非小数字。为此我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南下北上,跑省跑部争取资金补助。同时,在市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市把黑液塘治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及时拨付。近年来,造纸黑液塘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500万元。
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近年来,扬州市主要领导,扬州市副市长、高邮市委书记陈扬等先后10多次深入治污一线,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会,落实实施方案、协调相关矛盾、督查工程质量和进度;主管部门立下军令状,列出时间表,倒计时运作;60多名工人克服严寒酷暑,昼夜奋战在治污一线。沈才良、董树高等长年吃住在治污工地,当记者深入现场采访时,他们告诉记者:“当最后一立方水被处理排放,我们比添个孙子还高兴,当晚我们几个工人在工棚里还喝了庆功酒!”
据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环保局将抓紧时间组织进行底泥无害化处理和原址的生态修复,并计划在此大面积种植经济林,使之成为生态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