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淮名胜”换新颜

2010-03-25 00:00:00    作者:姚静    来源:今日高邮

——探访城建新景观系列报道之一

23日上午11时23分, 市长夏正祥的手机上收到这样一条短信:“尊敬的夏市长,文游台周边环境整治及广场的兴建是件大事,是我们热切期盼的。拆迁遇阻只是一时困难,加大宣传力度,在已拆迁的空地上把市民广场的规划图尽快树立起来,得到更多市民的支持,有助于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短信来自文游台东部的一居民。

今年3月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和期盼的文游台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在重重困难中向前推进……

整治,民生之盼、文保之需

文游台,自宋代起,就一直吸引着文人雅士前来访古拜贤,现今,是全国保留完好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展示高邮文化的重要场所,是高邮人的骄傲。

由于文游台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年来周边形成了集经营、批发、货运、物流、人居为一体的复杂环境,加之周边部分建筑物已用作仓库,物流运输业较为繁忙,人流量大,小商铺杂乱无章,车辆乱停乱放……让这颗璀璨的明珠蒙尘失色。

多年来,由于管理等诸多方面原因,文游台周边环境脏、乱、差,周边老百姓也是叫苦连天。文游台东南角茂源批发行的张老板告诉记者,在这经营了十几年,这里环境差,管理也差,跟大城市景区的周边环境简直没法比。

市旅游公司副总赵维在接受采访时也显得无可奈何:“文游台作为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周边环境应该很精致才对,但现在的状况是,旅游旺季时,外地来的旅游大巴都没有合适的地方停放,游客看到周边乱糟糟的环境就皱眉头。”

改造新蓝图,文游台好有“面子”

         在文游台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拆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墙上,记者看到了由市规划设计院于2010年3月设计出的改造后的图纸。

此次整治范围东自晓月酒楼,西至文游中路,南自老邮兴公路,北至高强公司、头闸干渠一线。在改造的范围内,将建设一座占地41亩的下沉式绿化广场。广场主轴与老邮兴公路呈51度夹角,广场主入口直面向文游台门前交叉口。其中,中心广场占地2700平方米,打造与古文游台相得益彰的休闲、观赏空间,为周边居民创造了休闲的好去处;广场东侧为占地1700平方米的停车场,从而解决一直受停车难困扰的车主们,并进一步理顺交通;环绕文游台的封闭河道引来活水……

1700万元,把原来脏乱差的文游台“面子”洗涤一新、装扮一新,美观时尚的休闲广场与古老优雅的文游台相得益彰。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人,文游台展现给大家的将是绿荫成片、鸟语花香,再配上滨湖小品,美不胜收。

搬迁,沉重的“双刃剑”

整治文游台周边环境,是保护文化遗存的迫切要求,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急切期盼。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文游台周边环境整治早在2004年就被提出,但却又因种种原因被搁浅至今。

资金是最大的瓶颈。文游台周边土地已经开发殆尽,用经营的思路行不通,小打小闹出不了形象,上千万元的投入搁谁头上都不是轻松的事。面对这一难啃的硬骨头,今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双记”考核办法推进城市公益事业建设,本着“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责任部门自筹资金、自行解决,而政府则有功记功,以资鼓励;其次则是照实记账。

文游台周边环境整治计划总投入近2000万元,政府目前没有下拨一分钱,建设、交通、文化、商贸等责任部门既要支持城市公益事业,又要自筹资金、自行解决困难,难上加难。

原交通局下属的港务管理处有限公司是一家改制企业,这几年为城市建设相继让出了新河码头、北门码头、南门码头。为了数十名下岗再就业人员的生计,他们在文游台东侧搞货运停车场等,目前形成建筑物、构筑物约为2997平方米,包括经营户81家,物流公司5个,出租公司2个,停车场1个。港务管理处有限公司副总王庆琪给记者列出了一笔账:靠租房、停车、搞物流, 港务处每年的总收入能达五十多万。而这些收入,除了发放职工工资外,剩余的则年年用来场地的不断修缮。如果失去仅存的饭碗,现有的工作人员又该如何安顿?但市委市政府整治文游台是为了高邮今后的发展,我们只有舍小家、为大家。

文游台东侧是多年的城乡客运货运的节点,慢慢集聚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拆迁改造影响了这里的商业氛围,无论是动迁的、还是路南商户的生意,或多或少地受影响。

建设部门一位工作人员激动地说,“凡拆迁所涉及的部门或个人都承担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受益的是谁?受益的不是周边的群众,或北片的群众 ,而是整个高邮人民,美化的是高邮形象。”

致敬,舍小家顾大局的人们

港务处的王庆琪副总说,“拆迁,在很短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执行到执行的转变。”

经过几次股东会议的激烈争论,港务管理处最终统一思想,理由只有一个:舍小家,为大家。会后,大家便刻不容缓分头上门做承租者的工作,并掏钱帮助租赁者搬家。考虑到市场货运、出租的实际情况,市交通局主要负责同志积极帮助协调,并最终在通湖大桥附近征得20亩地用于新建出租公司,供今后重新启用。

为支持公益事业,舍小家、为大家,这样感人的实例不胜枚举,目的只有一个,尽快改变文游台周边现状。

文游台周边环境整治,时间短,工程浩大,需要各动迁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财力。从工程实施至“4.17”仅一个多月时间,且真正的建设周期仅18天,但记者从指挥部了解到,面临最大困难的市交通局、商贸总公司、高邮镇等单位,在自身克服重重困难后,动迁工作都已基本完成。

现场,记者看见动迁工作已开展得如火如荼,不少商铺正积极配合着搬迁工作,而不少地方拆迁工作也已经开展。

“功在千秋,利在当代”,对于参与文游台周边环境整治,市建设局副局长雍殿建自豪地说道,“能够赶在我们这一代,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保护文化遗产,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无尚的荣耀。”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