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3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2010年10月10日夜12时,横跨京杭大运河和高邮湖漫水公路的新民滩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这座全长8.443公里的特大桥不但打通了高邮湖两岸群众的出行通道,更加速了城镇化通道的打开。
奏响城镇化最强音
2010年7月5日,扬州市城镇化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嘹亮号角,传达出扬州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转型——大力实施城镇化。市委书记丁一在城镇化推进会上指出,加快城镇化是推动高邮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历史在这一刻定格,推进城镇化的高亢旋律响彻高邮大地,也将如何推进城镇化、如何保持文化特征、如何突破难点培育亮点这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
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7%提高到2009年的44.3%,但还存在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城镇化建设标准偏低等问题。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扬州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打造东方邮都、滨湖旅游城市、特色工业城市的全新定位,积极呼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融入宁镇扬板块战略,以规划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提高区域城镇体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做强做优中心市区,加快建设重点中心镇,整合提升一般镇,鼓励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努力实现城镇化和工业化双轮驱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同时,我市还以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快修编完善各类规划,努力做到以远景规划统领发展、详细规划指导建设、专项规划优化布局,重点围绕以东部新城区为主,兼顾南北拓展、形成梯度辐射的城市化格局,突出做好中心市区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
重点中心镇建设提速
高邮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扬州市市长谢正义一针见血地指出,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聚焦重点中心镇是高邮推进城镇化的第一路径。
在扬州市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我市菱塘、三垛、临泽三个乡镇被列入扬州市重点中心镇。
会议结束后,我市积极贯彻落实扬州城镇化会议精神,开展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特别是抓紧做好菱塘、三垛、临泽等重点中心镇的规划修编,力争明年全面完成中心市区及重点中心镇控制性详规。
9月27日,扬州市规划局在三垛镇召开了《高邮市三垛镇总体规划》专家论证会,由扬州市规划局、扬州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和扬州市规划设计院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该规划进行了会审。
菱塘回族乡在深入开展座谈、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菱塘实际,明确了“小而强、活而特、秀而美”的城镇化发展定位,着力在菱塘集镇建成区的框架结构上进一步向南北拓展、向东西延伸,增厚度、扩规模、创特色、提品位、树形象。目前正积极与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接磋商修编集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民族特色旅游专项发展规划。该镇拟在修编完善规划的基础上,集中人力和财力,启动实施民族大道,打造清真寺、明清古街、民族文化宫、民族乐园、民俗风情园、民族旅游度假村等“一线多点”的城镇化发展新平台,把民族资源优势转化为菱塘小城镇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后发优势。
临泽镇则立足千年古镇的优势,精心谋划城镇化工作。结合“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 ,专门聘请扬州市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质量地修编《重点中心镇总体规划》、《古镇文化资源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今明两年,临泽镇将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实施净化、美化和公共服务设施工程:完善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在已建日处理750吨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再建一座日处理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内完成新水厂与川青片区主管道的对接,对集镇所有公共厕所进行全面改造;加快推进集镇河道疏浚,圩堤闸站建设,道路硬化、绿化、美化、违章建筑管理,摊点归位经营等工作,确保前河、临川河、交通河、周临河清洁通畅,集镇管理井然有序;新建10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改造镇东路,亮化镇北路,迁移客运站,整修中心卫生院住院部大楼,完成临小路教学楼、初级中学寄宿楼等教育现代化工程。
据悉,今明两年,我市财政还将在扬州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的基础上,以1:1的比例资金安排专项资金,鼓励菱塘、三垛、临泽三乡镇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城镇化通道加速打开
石拱桥、清波粼粼的小河、石驳岸、傍水柳树……经过综合治理的高邮城北大淖河焕然一新,似乎要重新找回汪曾祺先生《大淖记事》描绘的细腻、优美、浓郁的水乡风韵。然而,整治前的大淖河,污水横流,垃圾成山,淤泥堆满了河床,一年大部分时间就是旱河,夏天蚊蝇肆虐。今年我市投入6500万元进行整治,过去的污水河变成了市民休闲的大淖广场。除了大淖河,还整治市区另外三条河流,逐渐恢复高邮绿水绕城郭的神韵。文游广场是邮城新景,今年3月20日开工整治,4月15日完工。邮城百姓开心地说:“20多天掉下一个公园。”城市道路建设也是一派新气象,特别是城市东入口变化惊人,原有的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辅以绿化、美化、亮化,新建的通湖大桥双向六车道……文游广场、大小淖河整治、城市东入口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有效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目前,总投资达20多亿元的撤县建市20周年献礼重点工程已经排定实施;今年11月底,10万湖西人将饮上长江水;今冬明春我市将建设35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拆迁面积可达60万平方米;今冬明春我市将新建城市道路24公里……
明年是我市撤县建市20周年,我市将以城建“双十”重点工程为抓手,按照“老城区抓改造、建成区抓配套、新城区抓功效”的要求,在做精品牌、做优形象、做美城市上下功夫,着力加快推进东塔景区及文游南路两侧改造、盐河两岸改造、屏淮路与通湖路交叉口改造、卫星卷烟厂东侧地块改造、珠光路与通湖东路交叉口西北角改造、老城区北部片区及大(小)淖周边改造、傅公桥至海潮大桥滨河绿地建设、省道237规划建设、“三馆”综合楼、金桥路改造工程、珠光南路贯通工程等36个已经谋划好的基础设施工程、人居环境工程、城市节点工程、亮化美化工程,不断增强中心市区的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与此同时,我市还积极呼应苏中江都机场、京沪高速公路、淮扬镇铁路等一批国家和省重大工程的实施,搞好衔接,抓好配套,统筹推进城乡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城镇路网结构,积极包装项目向上争取,多元筹措资金,加快推进省道333新民滩特大桥、省道237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规划预留运河港口码头至火车站铁路专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