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 00:00:00 作者:仲元和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镇琵琶社区党总支部开展创先争优纪实
8月23日,星期天,琵琶社区办公室内,一帮老人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打牌,还有几位大学生模样的青年正耐心地辅导一帮孩子做功课……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琵琶社区党总支部一班人形成这样的共识:作为社区党组织,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巩固全国和谐社区创建成果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为载体,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琵琶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孙桂兰如是说。
名副其实的 “技工学校”——就业培训班
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经过多次培训和转岗,但社区仍有不少居民找不到工作。问题在哪里?琵琶社区党总支部一班人带着笔记本走门串户,促膝谈心,从而了解到下岗待业职工大部分为年龄大、无技术的人,这些人不是学的效果差,就是学的派不上用场。为此,孙桂兰主动邀请市人社局、工商局和民政局同志来社区讲授有关政府对下岗再就业、创办实体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树立信心,走出困境。同时,多次登门拜访相关部门,摸准社会用工需求,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就业培训班。张师傅原是船厂的下岗职工,家境较差,下岗后由于缺少技术,一时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顺利通过考核拿到了电焊工证书,并在社区热心帮助下,在一家五金厂获得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据悉,该社区仅去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21期,620多人次受训,开设了十多种课目,上岗就业率达95%以上,大大缓解了社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
山寨版的“百家讲坛”——“百姓学堂”
为了增强社区居民的法律和健康意识,提高居民素质,2007年在市委宣传部的帮助下,该社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百姓学堂”,后来被居民戏称为山寨版的“百家讲坛”。为了使其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大餐,社区党支部与市委宣传部进行了精心策划,力求从形式和内容等方面讲求实用性和趣味性,并与市“周末大舞台”联手,实现资源共享,设置了“十七大精神进社区”、法律法规、养生健康、文明礼仪等几大板块,事先编排好讲课“菜单”,交由居民代表“点菜”,邀请市内外知名人士来社区演讲。特别是在开讲党的十七大精神时,许多老党员、老干部和居民们都自觉带来了纸和笔,认真记载。应邀讲课的市委党校教师周晓声精心准备讲稿,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就广大居民关心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不时赢来阵阵掌声。
琵琶社区地处城市最南端,属典型的城郊结合部,社区内市民、农民和渔民混居在一起,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一段时间曾经家庭纠纷不断,邻里矛盾不停。为了提高居民的法制意识,该社区定期聘请市司法局、镇司法所的同志来社区宣讲《物权法》、《继承法》、《合同法》、《土地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力争用丰富的案例说法,让居民知法、守法和正确维权。
提高市民素养,打造文明高邮也是“百姓课堂”的重要任务。琵琶社区充分利用创建文明城市机会,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在坚持课堂授课的同时,设立咨询台,向过往市民发放《高邮精神》、《八荣八耻》、《创文明城市知识问答》、《市民道德规范》、《高邮市文明市民手册》、《好雨无声 心灵有灯》宣传资料,大力提倡广大居民争做文明人,共建文明城。该社区适时邀请市文化局、文联的同志宣讲高邮帝尧故里的历史渊源;牵手“周末大舞台”自编自导舞蹈、扬剧、淮剧等来展示高邮丰厚的文化底蕴;《湖天邮歌》、《水做的高邮》等高邮风光的视频或摄影展,激发了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几年下来,“百姓课堂”事实上已真正成为琵琶社区居民群众不可缺少的名牌节目,每到开讲之日,几乎场场爆满,琵琶社区只得将课堂一搬再搬,最后索兴搬到附近南海中学多功能教室。
“心连心”式的“义演义教”——“自愿者队伍”
长期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纯洁了民风,激励着一位又一位热心人组成了自愿者队伍,将真善美的接力棒一站又一站地向下传递。
该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队伍并分为扶贫助困、法律援助、卫生咨询、文体宣传、家庭教育等服务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明确组长、副组长和技术业务骨干,分别请有关行家上课,并发动党员互帮互学,实行以群教群,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退休老人郭更新是一个大忙人,她自办的业余舞蹈队拥有了毽球队、秧歌队、腰鼓队、时装队等,成员有100多人。每次排练节目时,社区主动帮其邀请行家编写剧本,在剧本中穿插一些提倡戒赌、敬业创业等健康向上的内容,深受居民好评,名气也越来越大,每年舞蹈队均要上演十几场的义演。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琵琶社区发动群众组织的文艺队伍参加省电视台的“社区乐翻天”专题文艺节目中,获得快乐社区奖。
看着长辈们忙忙碌碌的身影,琵琶社区大学生村官田智祥等也不甘寂寞,主动邀请了几位“同仁”,办起了校外义务辅导站,免费辅导困难家庭孩子做功课,引导他们战胜困难,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在爱心引领下,目前有3名退休老教师和5名大学生也自愿加入“爱心团队”。
学习的深入营造了良好的民风,较好地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素质。新华书店退休老党员祝长源每年都力所能及地帮助特困家庭。前段时间,他将自家的电冰箱和洗衣机都捐给了社区的困难户。老党员杜贞年更是“好管闲事”,哪家生活困难了,她就主动贴补一些,哪家闹矛盾了,她就主动上前“搓圆子”……
如今的琵琶社区,环境优美了,邻里之间和睦了,社会环境更为和谐了。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抓手就是要树立“群众无小事”观念,摸准群众脉搏,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打造深受群众拥戴的先进党组织,社会环境才会和谐,群众生活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