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十一五”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二
“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如大鹏展翅、雁阵齐飞。工业经济总量日益壮大,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科技信息化水平不断攀升,工业经济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总量攀升 千企竞发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追赶跨越发展、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坚持走吸纳式发展道路不动摇,以“三重”为抓手,以“双创”为动力,努力化解要素制约,实现了工业经济总量的逐年攀升。预计2010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产值1000亿元,是2005年202.3亿的4.94倍,年均增长31.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800亿元的目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00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00%,年均增长32.7%。目前全市拥有工业企业近63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数达625家,比2005年净增加339家;现价产值超亿元企业数可达105家,超额完成80家的规划目标,比2005年净增8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23亿元,是2005年的3.5倍。
科技创新 持续发展
“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产品已涉及30个大类、130多个中类的上万个品种,同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2010年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38.5%,是2005年8.8倍。
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全市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扬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2个,拥有省级以上品牌38个,其中国家级品牌5个;有12种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90种新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与此同时,我市还创成“中国羽绒服装制造名城”、“中国路灯制造基地”、“江苏省液压机械制造名镇”(汤庄)等区域性品牌。
“十一五”以来至2009年底,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4%,淘汰落后用能设备730台(套),关闭“三高一低”企业40家,实施节能、节水等循环经济项目42项,完成节能投入3.15亿元,推行清洁生产企业89家。2010年预计单位GDP能耗再下降5%,全面完成“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约束性指标。
工业集聚 布局合理
“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布局结构得到逐步改善,形成了省级经济开发区、扬州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城南经济新区和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至2009年,全市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13.4亿元,打造了一批集聚效应显著的特色产业集群,菱塘的电线电缆、郭集送桥的灯具、天山的光伏、开发区的服装服饰已形成20亿元以上的集群。另外,卸甲的电动工具、汤庄的液压机械、天山的箱包、三垛的纺织、临泽的制鞋等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
在园区建设上,园区产出不断提高,2009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2%,总产值是2005年的5倍,比重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2009年,入园项目投入占全市工业投入的88%,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全部集中在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和一些主要工业集中区,园区项目支撑作用越发明显。
“第一方略” 牢固确立
“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方略”的地位得到牢固确立,工业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09年末,全市三大产业结构由2005年末的23:45:32调整为19:50:31,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至2009年底,我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6073家,比2005年增加1079家,职工总数达到18.7万人,比2005年增加5万多人。乡镇工业的迅猛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乡镇工业企业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小城镇、道路、改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工业还不断反哺农业,对我市三大产业结构协调、健康发展,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