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纵横交错腾飞路

2010-12-07 00:00:00    作者:李久强 殷建荣 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十一五”发展成果系列报道之五

 

渴求交通畅达、缩短时空距离、增加人文交流、促进经济加速,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梦想。“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83万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一梦想已经变为现实。一条条金光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致富金桥沟通东西南北,随之而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高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高邮“加速”赢得了更多的发展要素和空间。

条条金光道    秦邮插翅飞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加快交通建设不动摇,克难求进,奋力拼搏,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入25亿多元,建成了二、三级公路308.5公里、乡村公路1500公里,构建了“七纵五横”骨干公路网和较为完善的市内路网体系,实现了“131”目标(即到高速公路入口,城区10分钟、乡镇30分钟、行政村1个小时)。

邮仪公路是省道333高邮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20.4公里,也是高邮东西方向对外连接的快速通道,对湖西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邮仪公路的建成使湖西经济板块焕发出勃勃生机;淮江公路高邮绕城段,又称大外环公路,全长13.9公里,它的建成,不但从根本上缓解了城区主干道文游路的交通压力,同时又减少了城区因过境车辆较多而带来的尾气排放的污染;马横公路全长28.7公里,是我市中部腹地东西向的一条重要通道,2006年6月建成后,从根本上解决了马棚、龙虬、司徒、横泾四乡镇近10万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对改进四乡镇镇区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道安大公路高邮段全长40.5公里,2008年建成后,为高邮中部南北向沿线的汉留、三垛、司徒、横泾、周巷等5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系上了“金腰带”。目前近20平方公里的高邮东部工业集中区正以安大路为依托,似一轮朝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菱塘回族乡以前被人们称为高邮的“西北乡”,但扬菱公路、邮天公路相继建成后,菱塘回族乡变成了如今的“经济重镇”、“优美乡镇”、“幸福乐园”。

甘临公路沿线乡镇的群众,以前运输靠小船、出行穿胶鞋,如果遇到雪天、河道结冰,交通几乎中断。2007年至2008年,甘临公路建成后与省道332相连,途经临泽、横泾两镇,全长43.9公里,从此沿线群众再也不要为出行问题犯愁了。甘临公路沿线的乡镇,正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气,冲出昔日的经济洼地。

如果说安大公路、马横公路等公路是高邮交通网的经,那么车樊公路、澄营公路、和平公路、周八公路,就是高邮交通网的络,这些公路的建成,除发挥应有的交通作用外,也使镇与镇、镇与村、村与村之间形成了连接交融。

危桥变通途 堤岸展美景

以前,高邮的交通状况可以概括为:路网碎、路况差、危桥多。全市1500多座公路桥梁中,绝大多数为过去的农用桥、过水桥,且60%以上为危桥、险桥,因为危桥、断桥、险桥多,很多道路也成为“断头路”。一座危桥就是一条拦路虎。“十一五”期间,高邮交通人坚持“路建到哪里,危桥就改造到哪里”的理念,近年来高标准改造危桥349座,现如今,秦邮水乡四通八达,危桥变通途。

高邮是水做的城市,因水而美,因水而韵,因水而醉。除美丽的高邮湖外,还有千年古运河和穿越城区的北澄子河,但这两条河城区段沿岸河堤,砂砾成堆、杂草丛生、堤岸坑洼,大煞风景。2008年、2009年,我市先后对京杭运河实施“三改二”东堤改造工程,对北澄子河实施“五改三”工程。如今这两条河的沿岸河堤已成为邮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了人们晨练、纳凉、休闲的好地方。

构建大交通 建设大投入

近年来,高邮交通事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通东西、接轨沿江,融入宁镇扬、构建大交通”发展战略,强势推进。2009年全年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入5.4亿元。S333高邮西段(含新民滩特大桥),全长31.3公里,总投资14亿元,目前京杭运河主桥以及接线先导段部分已全面施工,京杭运河主桥已胜利合龙。S237高邮段全长42.9公里,总投资12亿元。2009年,我市先期实施了S333至马横公路11.2公里先导段,已完成投资8200万元;盐河“五改三”先导段一期工程3.6公里,计划投资7600万元,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

2010年,是我市大交通全面实施的一年,交通工程在完成全市“七纵五横”骨干公路网和完善市内路网体系后,预计全年投资7.2亿,重点对S333、S237两条省道及北澄子河上两座大桥进行建设,以不断提升我市交通对外通行等级。

回望“十一五”,高邮重大交通项目高潮迭起,一条条大动脉如腾跃的巨龙,穿越在秦邮大地上。高邮,这座曾创造繁荣的“水运经济”城市,正承载着光荣与梦想,向世界敞开开放的怀抱,续写辉煌的新篇章。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