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31 00:00:00 作者:所康 梁溪 晓寒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民政局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市民政民生事业投入达4.9055亿元,且呈逐年增长之势,其中2010年投入比2006年增长近一倍。
民政民生事业投入包括抚恤事业费、退役安置费、城市低保金、农村低保金、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费、其他农村社会救济费(含农村五保供养)、社会福利费(含敬老院建设)、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费、慈善救助等。
“十一五”期间,我市不断提高救助标准、增加救助内容。城市“三无”人员(无子女、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和农村“五保户”医疗救助报销比例提高到85%,加上新农合报销等,自费比例微乎其微。
从2008年开始,我市对退役士兵进行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免费培训率在85%以上,短期培训经费支出4500元/人,中长期培训经费支出约7500元/人,让更多退役士兵拥有一技之长。2010年,我市城乡退役士兵一体化安置“破题”, 139名城市兵、268名农村兵共拿到安置补偿金481.5万元。
重度残疾人救助项目原来没有,2009年增加这一救助内容,当年发放救助费73.2万元;2010年基本做到全覆盖,共向961名重残对象发放救助金268.4万元。
我市还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制度,2010年共向低保边缘对象5076人次发放救助金61.8万元。按照每月每户25元的标准,向城市低保家庭发放“实物券”31.2万元。推行尊老、爱老举措,已办理老年优待证、敬老优待证2800多份。自2010年元月起,我市全面实施“尊老金”制度,全市1330名90岁以上老人分别享受到了每人每月50元的长寿补贴,其中28名百岁老人享受到了每人每月300元的长寿补贴,全年共发放“尊老金”8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