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7 00:00:00 作者:姚静 来源:今日高邮
——“我看邮城20年”之三产篇
20年弹指一挥间。撤县设市以来,迅猛发展的三产服务业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力量,我市三产服务业已初步形成了“大商贸、大旅游、大物流、大市场”四大产业格局。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双双突破80亿元,分别为1990年的45倍和12倍。
商贸大发展带来生活水平大提升
1991年,王先生经人介绍,与胡女士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婚礼当天,他们在北海饭店(现北海假日酒店)摆了15桌酒席,350元一桌。“在当时可算是高邮最高档的饭店了。”想起20年前的婚礼,对照前不久单位同事的孩子的婚礼,王先生颇为感慨:“现在一桌酒席动辄上千元,排场大,花样多,婚车接送、全程摄像等全部交由婚庆礼仪公司全程办理,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王先生笑称,自己那时是紧巴巴的温馨,现在的好时代真是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潇洒、浪漫的机会。
的确,20年后的今天,我市先后成功创建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从润扬 大酒店、华侨国际大酒店、加洲阳光大酒店到其它各类酒店,我市餐饮业的发展和完善,不仅方便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更为城市提升了品质,为我市这样一个具备强劲潜力的发展中的旅游城市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上世纪90年代初,王先生是一家照相馆的工作人员。他说,那时高邮刚刚告别黑白照片,彩印技术开始盛行,小夫妻俩一般都是穿上比较正统的衣服,男的穿西服、白衬衫,配大红领带;女的则穿红色呢子套装,两人规规矩矩并排坐在一起,头靠头,拍几张合影作个留念,最多也就20多元。如今年轻人的婚纱照都是专业影楼拍摄,美到让人炫目。当然,价格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起码是20年前的几百倍。
随着市场的开放,国营照相馆早已不复存在,婚纱摄影、个人写真、儿童摄影等等各类专业影楼应运而生,而且老百姓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相机,随时随地都能记录生活的点滴,有些年轻人还通过电脑处理,让照片呈现多种效果,这些都给生活留下了最美好的幸福瞬间。
拥有一部相机对现在的人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网络产品的普及也让人们的世界越变越小,视野越变越宽,生活越变越精彩。截至2009年底,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全市各乡镇和行政村,网络覆盖率已达100%;固话及小灵通用户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5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达16.78%,有线电视用户达17.6万户、数字电视10.6万户;党政机关电子政务全面推进,逐步实行无纸化应用,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大旅游打造更美新高邮
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私家车,放在10年前可能还是大话,20年前更是梦话,但如今,这不过是高邮寻常人家的一个代步工具而已。王先生说,当年永久牌二八大杠自行车曾是自己最得意的宝贝,平时擦得一尘不染,隔一段时间就往链条上上点油,别提多爱惜了。如今,早就考取驾照的他即将步入有车一族。记者了解到,仅2009年,我市的私家车拥有量已达14035辆。有了车,生活方式也开始了漂亮转身。自驾游逐渐成为旅游方式中的香饽饽。
20年前,对于高邮人来说,旅游或许还是一个新名词,更是遥不可及的奢侈事。1997年,我市正式设立旅游局;2002年,才单独设置旅游局。随着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旅游产业体系和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成为我市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作为旅游目的地,我市已成功举办了高邮(上海)、高邮(南京)、高邮(常州)旅游推介会。界首芦苇荡一期工程的“农家乐”对外营业;临泽东沟生态旅游度假村被评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镇国寺、文游台成功创建成国家AAA景区;神居山汉文化景区投资近1亿元,完成山体绿化、护坡,建成苏中第一大殿古悟空寺大雄宝殿,帝尧像景区已初具规模。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5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作为客源地,走出江苏、走出中国、冲出亚洲,家庭游、福利游等等,对生活品质日益提高的高邮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反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放松心情、增长见识、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
旅游的发展也拉动了商业的发展。记者在1991年的《高邮年鉴》上发现,那时高邮的商店有人民商场、第一百货公司、青云楼商场和副食品商店,虽说都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佼佼者,但落后的经营方式以及日益脱节的供需关系,让它们不得不转型升级。现如今,繁荣如盂城路、商业街、新河·新天地、水榭华庭等为主的北海商圈,从农工商超市到苏果超市,到综合型的东方商厦以及琵琶路、蝶园路等美食一条街,再到各种KTV等娱乐场所,应有尽有,不但丰富了百姓日常的休闲娱乐生活,还让来邮的游客尽享“游、购、玩”一条龙服务。
大物流催生专业大市场
高邮20年来的变化之多、变化之快,令人咋舌。十多年前,高邮最大的专业市场是位于新河边的小商品市场,位置偏,商家少,未能形成气候;20年后,全市已形成各类专业市场50家,其中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市场26家。扬州市临泽水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突破13亿元;总投资2.6亿元的苏中农贸城完成一期工程并开业;二手车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近亿元;总投资2亿元的闽商大型钢材市场落户邮城,300户经销商入驻经营后可形成50亿的交易额;投资2.5亿的尚城家居城正在建设之中。至2010年底,我市已形成了“一港四园”的物流布局,即港口码头、诚信、红太阳、湖西灯具、安大路五大物流园区。全市惟一的冷链物流项目——市戚伍水产股份有限公司的冷链物流项目进展顺利,总库容3000吨的冷库及1万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已竣工,即将交付使用,正在建立扬州市级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市诚信物流园区加快应急物流动员中心建设,被纳入江苏省2010年重点投资计划项目库;湖西展示灯具城已正式运营,批发交易市场、仓储物流中心已开工建设;波司登物流园正在征地。专业市场和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我市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除过去工农建中等老字号银行外,我市还组建了江苏高邮农村商业银行、江通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弘益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江鑫农村资金互助社;新增保险机构 3家,证券代理机构1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