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2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文 来源:今日高邮
——“我看邮城20年”之农业篇
20年,岁月如歌;20年,田原巨变。撤县设市20年来,勤劳勇敢的高邮人民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断收获着喜悦。20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年前,我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几百元,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25元,从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从烂手烂脚过夏天到西装笔挺去种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市开始推广使用免耕机条播、开墒机等新型农机具,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栽秧要弯腰、收割动镰刀、挖墒靠大锹”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三垛镇春生村农民翁大龙介绍说,20年前,农民种田还是很辛苦,尽管有一些新型农具在农村推广,但数量很少,根本满足不了农忙时耕作的需求,所有农活基本上还是靠一双手、两条腿、一副肩膀,一天农活干下来,两条腿就“拖不动”了。
今年已70岁的司徒农民郭跃进,现在全家搬到城区居住。回忆起20年前农民种田的情景,他直摇头。他说,每年夏季收割、栽秧是农民最苦的时候。天热,劳动强度大,麦子收割好运到麦场上用“小老虎”脱粒,一场麦子脱下来,眼睛、鼻子里都是灰尘,吐出的痰都是黑的。麦田翻土后放水栽秧,当时也没有插秧机,全靠人工栽插,如果田亩多,只好邻居之间“换工”,几天下来,双脚在水里都泡烂了,晚上回家用“明矾”擦洗。据了解,2003年全市只有5台插秧机,试验机插秧500多亩。郭跃进笑着说,现在农民种田多快活,种的是“懒汉田”,所有农活几乎都是机械化作业,农民西装笔挺穿着皮鞋,拿着“蛇皮袋”,在田头就能把收割脱好的麦子、稻子运回家。
记者在市农机部门了解到,进入“十一五”以来,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得到扎实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壮大。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农机总动力达55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86%,稻麦机械化收割率超过98%,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率达90%,切实改变了农民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烂手烂脚过夏天”的现状。
从“一年两季”老模式到高效农业满园春
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绝大多数农民仍习惯于“一季稻、一季麦”的传统种植模式,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有的连种田成本都收不回来。高邮镇高谢村农民竺广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老天帮忙,一季麦每亩收700斤,一季稻每亩收1000斤,就算丰产了,当初粮价不高,家里再留些“口粮”,卖粮时再缴农业税和税外负担,剔除相关种田成本,种一亩田几乎剩不了多少钱,标准是“种死田”、“死种田”。
为彻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撤县设市2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围绕地方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全力发展高效农业,使“传统”转为“高效”。据统计,我市已累计建成高效农业园区60.69万亩,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高效农业园区面积39万亩、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百亩连片以上高效规模农(渔)业园区144个;10个乡镇建立了千亩高效设施农业园区,规模面积达60万亩。汤庄镇流转土地2000多亩,镇财政投入建设园区道路、水系、电力等基础设施,搭建钢架大棚,并以每亩500元的标准租赁给当地农民种植大棚蔬菜,目前有160多户农民入园经营,亩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园区成为当地农民创业致富的乐园;省劳动模范张柏林领头创办白玉葡萄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1174亩,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400多亩;甘垛镇创办宇鑫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瓜果蔬菜基地3000亩;横泾镇以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为核心,着力打造种养发展循环产业链,推动种养一体化,建成了3000亩高效规模循环有机农业园区;车逻、汤庄、菱塘、周巷、汉留、八桥等乡镇分别种植的西瓜、西红柿、双孢菇、西兰花、丝瓜、草莓等都形成了园区效应。另外,我市水产养殖面积达45万亩,其中特水养殖达15万多亩;粮油种植面积优质率达95%以上。全市高效农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
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对发展现代高效设施规模种植业都给予每亩600元至1600元不等的补助资金,同时在税收、土地供应、规费、用水、用电等方面都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
撤县设市20年来,我市还先后建立了高邮鸭、罗氏沼虾、绿色及无公害稻米生产三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周巷超高茬麦田套稻、开发区蔬菜、送桥扬州鹅三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成无公害绿色种养基地131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48万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83万亩,建成无公害畜禽产地18个、绿色畜禽产品基地8个、有机畜禽食品基地1个。注册农产品商标累计达252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3个。
“绿野平畴硕果累,农民生活喜上眉。‘三农’经济快发展,风光一片醉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