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3 00:00:00 作者:韩粉琴 文 来源:今日高邮
——“我看邮城20年”之园区篇
没有跑道,如何引来大飞机降落;没有梧桐树,哪能引来金凤凰?20年间,特别是“十五”以来,我市坚持工业集聚发展,狠抓以开发区为龙头的园区建设,园区迅速成为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主平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集约化、集聚化、集群化发展的主阵地。
园区实力 快速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从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带,园区一直是各地加快发展的排头兵、对外开放的主窗口、生产要素的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
我市党政主要领导敏锐地观察到这一动向,早在1991年,我市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了经济开发区,1993年,省政府批准高邮经济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1年市政府批准设立了郭集、菱塘、天山、三垛、金飞达、车逻、龙虬等乡镇工业集中区;2003年批准设立了临泽、高邮镇、鸭业园区、周巷等工业集中区;2006年又批准设立了汤庄、汉留、甘垛等工业集中区和光电产业园、城南新区。
2008年,我市借助扬州市域环路产业带规划的契机和扬州市关于园区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对高邮工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进行了全面调整,重点发展市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菱塘光电产业园区、东部工业集中区、北部工业集中区,有计划调控其余工业集中区。到目前为止,我市共有1个省级开发区、7个扬州市示范集中区、11个市级园区和4个自主开发的集中区。
按照“一区一业”的要求,我市鼓励支持发展特色园区,到目前初步形成了道路照明灯具、电线电缆、太阳能光伏、纺织服装、液压机械、电动工具、食品加工等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园区,其中纺织服装、道路照明灯具被列入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名单。
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高邮经济加速发展的主引擎。截至2010年底,全市园区企业实现产值682.7亿元、利税71.6亿元。就业总人数12.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2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7.5%;创利税35.3亿元,占全市的76%;利润20.3亿元,占全市的70%。2010年,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2亿元、财政收入4.57亿元,城南新区规模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6.8亿元、1亿元。
园区面貌 天翻地覆
20年,并不遥远的记忆。
回想开发区创立之初,规划面积仅4.5平方公里,仅有长兴路等园区道路,精佳、一洋、广源等园区规模企业屈指可数,屏淮路、凌波路等处是一片片农田。经过开发区十轮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14亿元,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仅2010年就投入5.7亿元,建设档次越来越高,手笔越来越大,园区环境得到优化,对外形象不断提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站在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顶端,向四处眺望,屏淮路、凌波路、开发区大道等一马平川、环环相连、长风浩荡;一路绿化、美化、亮化,布局风景怡人;一个个现代化的大工厂拔地而起、星罗棋布。一座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傲然崛起。
城南新区虽然建设时间不长,但建设速度快、档次高,几年内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亿多元,园区吸纳资金项目能力明显改观,去年新开工亿元项目达到6个,累计入园企业已达130多家。
菱塘光电科技园白手起家,主干道工程已开工建设,南北大道、东西大道初步成形,部分配套设施同步展开,骨干道路全部建成,已吸引3个亿元光伏项目落户。
高邮镇、郭集、汉留、甘垛、八桥等乡镇的园区每年基础设施投入都在500万元以上,并逐年加大,累计投入已经超过4000万元。郭集镇一如既往,企业建设到哪里,哪里就有道路、配套设施,继一期、二期工程完成后,三期基础工程已基本配套到位。高邮镇、八桥镇都想方设法打通规划区内道路,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电力线路和给排水管路也基本到位,绿化、亮化工程配套跟上。甘垛镇投入5500多万元,建设“四横七纵”园区道路网;汉留镇抓住安大路建设的契机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了“五横一纵”的园区道路。
开放开发 昂然崛起
2010年底,总投资60亿元、年产值100亿元的康博高纯硅项目落户开发区,这是我市招商引资历史上体量最大的一个项目,也充分表明我市园区项目承载能力达到一个新高度。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市园区已经具备了承接不同投资规模、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要求项目的能力,基本能够保证各类投资项目引得进、安得下、投得快、建得好。
大投入带来大发展。截至去年底,全市园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28亿元,全市累计入园企业2351家,入园项目实际投入568亿元。其中,开发区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累计达34个,其中 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宏远电子、华兴石机、传艺集团、波司登制衣、永辉丙纶、电子触摸屏、均英光电、华尔石英坩埚、新潮光伏、康博高纯硅等项目,不断刷新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新纪录,项目科技含量不断提升,投资规模有所增大,重点项目逐步增多。开发区人自豪地介绍说,他们从招商引资走向招商选资!
郭集灯具园不但入园建设的项目逐年增大,而且产品特色明显,已形成了从钢板开平到卷板、成型、热镀锌以及零配件的一条龙配套生产,现有企业185家,其中90%以上为灯具生产企业或相关企业,实现了“不出郭集门、配齐各种灯”。汤庄工业园区是特色园区的后起之秀,虽然建设时间不长,但产业特色相当明显,建设速度也比较快,累计已有79个企业进园,且全部是液压机械生产企业;天山工业园区从2005年开始发展光伏产业,不断加大园区投入,现已集聚光伏类企业43家,去年实现销售50多亿元,有望列入省重点产业集群;菱塘工业园区现共有电线电缆企业85家,去年产值突破70亿元,占全乡工业总量的80%。卸甲电动工具、三垛纺织、临泽鞋业等园区特色也已初步形成。
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市工业经济最有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区域,成为我市引资最多、投入最大、发展最快的增长板块。一位园区建设者感慨万端地说:“如果没有园区建设,就没有我市今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巨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