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市纪委向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摘要)

2011-06-21 00:00:00    作者:朱勇    来源:今日高邮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为建设幸福美好现代化新高邮提供坚强保证

—— 中共高邮市纪委向市第十次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摘要)

朱  勇

(2011年6月13日)

五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明显增强

主题教育常抓不懈。先后组织开展了“遵守党章、执政为民”、“弘扬新风正气、建设廉洁高邮”、“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廉洁从政”、“学习《廉政准则》、争做勤廉表率”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法纪观念,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建立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教育制度,对9批200名新任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党纪政纪考试和集体廉政谈话。编发《珠湖清风》廉政手机报23期。

典型教育成效明显。坚持以正面典型激励人,组织开展了创优之星、创新之星、勤廉标兵、勤廉村干部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宣传我市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树立了一批勤政廉政的先进榜样。坚持以反面典型警示人,采取编发案件通报、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制作案例电教片等形式,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增强了反腐倡廉教育的效果。

廉政文化深入人心。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五年来,共创建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7个,扬州市级示范点18个。充分挖掘整合湖西四个乡镇的廉政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廉政文化特色版块。深入挖掘我市人文资源,组织开展廉政书画比赛、廉政文艺汇演等活动。组织创作《廉政准则》宣传漫画,获省纪委反腐倡廉美术作品大赛佳作奖。一批廉政文化精品,以及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廉政文化品牌不断涌现。

二、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源头治理腐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惩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按照中央颁布实施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龙头,统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市委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邮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任务分解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各乡镇惩防体系建设的牵头和协办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切实提高惩防体系建设的组织程度。

制度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针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实权岗位,抓住腐败案件易发多发领域,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五年来,先后出台《高邮市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高邮市专项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办法》、《高邮市村级兴办公益事业听证办法》等多层次、多领域管理监督制度和预防腐败制度,为加快建立我市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高邮市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高邮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被评为扬州市第一、第二届“反腐倡廉好制度”。

源头防腐工作不断拓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预防腐败工作,积极探索权力监控的有效形式,大力实施“阳光工程-规范事权”行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等工作,着力构建部门行政权力内控体系和电子监察系统。规范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各类监督主体的作用。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纪律保障作用不断凸显

党内监督继续强化。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落实民主集中制和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大事项报告、经济责任审计、信访函询约谈等制度,提高监督的针对性。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引入责任制考核,对考评位次靠后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启动廉政预警机制,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建立和完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落实责任制述评制度,增强了责任制落实的意识和监督的严肃性。

执法监察效能监察成效明显。制定扩大内需项目监督检查流程图,对2008年以来4批36个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扩内需促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全面小康建设、农村实事工程、招商引资、安全生产、人事招聘、环境保护、秸秆禁烧等工作,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以政府投资和使用国资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出台实施办法,对农村小型公益事业项目加强管理,严格监督。五年来,全市共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项目220项,纠正违纪违规问题32件。
[1] [2] [3] [4] [5] [下一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