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22 00:00:00 作者:韩粉琴 叶建柱 来源:今日高邮
——“转型升级看汤庄”(下)
汤庄工业在转型升级中脱胎换骨,跃入发展加速期。
汤庄镇党委书记张国平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几年前汤庄工业“三多”之危:交通等硬环境不好,企业外流多;企业产品低端、雷同,同质化竞争 “窝里斗”多;缺少核心知识产权,互相仿冒官司多。政府忙协调、忙“救火”、忙安抚,苦恼不已。特别是2008年底的国际金融危机袭来,部分企业更是困难重重,甚至揭不开锅。
为此,汤庄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危中求机、弯道超越,及时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高于一切的大事、要事来抓,千方百计破解发展瓶颈,为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地处偏僻低洼地的汤庄几年前基本没有像样的公路通道,大型卡车无法进出。镇党委政府勒紧“裤腰带”,筹资3200万元,建成长5.52公里、宽16米的汤庄大道,绿化、亮化一次性到位;同时积极实施甸垛—沙埝线、汤庄—河口线公路黑色化摊铺工程,打通汤庄与安大公路、邮兴公路的通道。如今汤庄共建成100公里通村通组公路,公路里程数位居全市乡镇第三。路通了、宽了,企业主对家乡的感情更深了,一度时期企业外流现象得到好转。
汤庄镇面对用地紧张的难题,大力进行拆旧、复垦土地,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让更多项目落户汤庄。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还经常组织召开政企、银企、警企、税企座谈会,组织企业相互参观、外出参观,开阔眼界、加强沟通、比超赶帮。
在这关键时刻,汤庄镇党委政府树立了两个典型,进一步激发全民创业、转型升级热情。一个典型是朝阳公司老板陈还喜负重奋进,连续多年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上新项目、砌新厂房,企业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另一个典型是高标公司老板吴有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癌症手术后10多年拿出全部家底,二次创业回报家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汤庄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进行二次创业、三次创业,公司高层人员、营销人员等“裂变”创业,争先恐后踏上转型路,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向产业链高端进军,向新兴产业跨越,实现错位发展、协作发展。
“转型升级给汤庄党政干部和企业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张国平总结认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开阔眼界、开放胸襟,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的氛围更浓,敢向高处攀、敢与强的比、敢与快的赛,今日的汤庄“争先进位、创新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
朝阳公司副总叶士龙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今年初,公司组织班组长以上员工到车逻镇迅达公司参观。因为同属机械加工行业,当朝阳员工们看到迅达生产的一种飞机配件时,都猜测这东西价值几何,有的说60元,有的说最高200元,结果都没猜准,迅达售价600元,主要原因是迅达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加工出来的产品精密度高,从而附加值高。随后他们还到扬州冶金机械厂参观,国营企业内各类大型、超大型设备简直让自以为了不起的朝阳员工“呆住了”。回来后,朝阳迅速决策,今年投资近5000万元采购新型大型加工设备,目前正在打桩建厂房,设备安装运行后,朝阳的机械加工能力将在全省乃至华东地区排到前十名。
以前汤庄部分企业家之间互不买账,镇工业党总支组织全镇企业到科凌公司参观其规范化的管理现场。朝阳公司学习归来上ERP系统,加强流程管理;高标公司从中感受到现场管理的细节,回来加强现场货品摆放等,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科凌公司老总刘春海感叹,几个月不到东片集中区,看了他们的发展势头,让人热血沸腾。科凌公司迅速在厂区闲置场地上马新项目,目前1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正在建设中,计划与广东佛山一家公司合作,引进全自动流水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开发国际顶级的医疗器械产品。
转型升级、弯道超越,让汤庄工业不仅实现量的增长,更实现了质的提升。“液压名镇”更加名副其实,形象更优、实力更强、后劲更足。目前汤庄朝阳公司与清华大学、山东电力研究院合作,中瑞公司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科凌公司与中科院长春光学研究所等合作……各企业积极转化科技成果,引进高层次人才,申报高新产品、专利技术,三年全镇共获批国家专利产品350件,其中发明专利135件,获得国家高新产品10多个,朝阳公司成为我市第二家拥有百件专利企业。朝阳公司、科凌公司获批省工程技术中心。朝阳公司、高标公司、中瑞公司、科凌公司还在扬州或上海等大中城市设立研发中心、销售窗口,更好地吸引人才、了解行业前沿动态。
张国平兴奋地说,传统产业并非没有前途,关键是转型升级。汤庄将不断彰显液压机械产业特色,沿着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进军,提升产业层次,弯道超越,争创“中国液压机械制造名镇”,前进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